(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尘埃落定与灵魂的救赎。
晨钟破晓,声震山岚。
沈青荷在悠长的钟声中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素朴的禅房。青灰色的墙壁上除了一幅“禅”字墨宝外空无一物,硬板床上铺着浆洗得发白的粗布被褥,窗前木桌上放着一本翻旧了的《金刚经》。
这是她在白云庵带发修行的第三个月。
三个月前,归真堂收容的一名流浪老妇病重离世。老妇临终前紧握青荷的手,浑浊的眼中满是悔恨:“若能重来...老身定不会为那些虚名浮利,辜负了真心待我之人...”
那双至死未能瞑目的眼睛,让青荷夜不能寐。她想起自己这些年来,虽看似放下了过往荣华,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个结未曾解开——她真的完全接纳了命运的转折吗?还是只是在用行善积德来掩饰内心的不甘?
于是她向庵主净慧师太请求,暂别归真堂,来此带发修行,以求心境上的突破。
“姑娘醒了?”一个小尼姑端着清水推门而入,“今日是腊八,庵里熬了腊八粥,住持请您同去斋堂用膳。”
青荷道了谢,洗漱后换上素衣,走向斋堂。途经大雄宝殿时,她驻足片刻,望着殿中庄严的佛像。佛像低垂的眼眸中,透着悲悯众生的神情。
“沈施主在看什么?”净慧师太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
青荷合十行礼:“弟子在看佛的眼睛。为何佛总是垂目俯视?”
净慧师太微微一笑:“不是佛垂目,是众生低头。佛本平视,奈何世人或仰视而生畏,或俯视而生慢,唯有低头时,方见本心。”
青荷若有所思。
斋堂里,众尼正在用早斋,无人交谈,只闻碗筷轻碰之声。青荷在末位坐下,面前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用料简单,不过是些杂米豆类,却香气扑鼻。
她小口吃着,忽然想起多年前沈府的腊八宴。那时厨房要准备十几种不同的腊八粥,甜的咸的,荤的素的,用的都是珍稀食材。她每样尝一口就搁下,剩下的全部倒掉。
如今这碗清粥,她却吃得一粒不剩。
早斋后,净慧师太将青荷唤到禅房:“这三月来,施主心境可有所得?”
青荷沉吟片刻,摇头道:“说来惭愧,弟子虽日日诵经打坐,心中却仍似有一团迷雾,看不清来路,也望不见归途。”
净慧师太取过案上的茶壶,斟满一杯茶水,直到水溢出来,流了满桌。青荷惊呼:“师太,满了!”
师太放下茶壶,平静地问:“既知满了,为何不先倒空?”
青荷怔住,如醍醐灌顶。
原来她这些年来,虽放下了物质上的执着,心中却装满了“放下”的念头,装满了“救赎”的渴望,装满了“警示世人”的责任。心既已满,又如何装得下真正的智慧?
“请师太指点迷津。”她恭敬行礼。
净慧师太递给她一个包袱:“今日起,你不必再在庵中修行。带着这个包袱,去山下的市集走一走,看一看。三日后归来,告诉老尼你看到了什么。”
青荷疑惑地接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套粗布衣裳和几文铜钱。
“师太是要我...”
“去吧,记住,用这双眼睛好好看。”净慧师太合上双眼,不再多言。
青荷换上粗布衣裳,将长发简单挽起,揣着那几文钱下了山。她不知师太用意何在,但既是指点,必有深意。
山下市集正值腊八,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贩叫卖声、孩童嬉笑声、车马声交织在一起,与山上的清静恍如两个世界。
青荷在人群中慢慢走着,忽然被前方一阵喧哗吸引。只见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年正在殴打一个老乞丐,口中骂道:“不长眼的东西!弄脏了本少爷的新鞋,你赔得起吗?”
那老乞丐蜷缩在地,连连求饶。围观者众多,却无人敢上前阻拦。
青荷正要上前,却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抢先一步,护在老乞丐身前:“这位少爷,他年老眼花,不是故意的,您大人有大量,就饶了他吧。”
那少年怒道:“你是什么东西,也敢来管闲事?”说罢抬手就要打那妇人。
“且慢!”青荷上前拦住,“他弄脏了你的鞋,我替他赔你就是。”
少年上下打量青荷,嗤笑道:“你?看你这穷酸样,赔得起吗?这可是苏州绣娘亲手做的,值十两银子!”
青荷从怀中掏出净慧师太给的那几文钱:“我只有这些。”
少年哈哈大笑,一把打掉她手中的铜钱:“滚开!少在这里装好人!”
这时,人群中忽然有人惊呼:“是沈姑娘!归真堂的沈姑娘!”
那少年闻言,脸色微变,语气顿时软了下来:“您...您就是收留流浪之人的沈姑娘?”
青荷点头:“正是。”
少年顿时慌了手脚,连连作揖:“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沈姑娘,冒犯之处还请见谅。这鞋...不要赔了,不要赔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