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关于生死。”她缓缓道,“这是我最后要说的,也是最重要的。生死之事,世人无不忌讳,但我要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如同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不必恐惧,不必逃避。”
她看着满堂儿孙悲伤的面容,微微一笑:“我走之后,你们不必过分悲伤。若是真想我,就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这才是对我最好的纪念。”
说到这里,沈清澜明显气力不支,喘息了片刻。云袖想要上前伺候,她却摆了摆手。
“还有最后几句话。”她的目光变得格外深邃,“这些话,是我用一生换来的领悟,你们要牢牢记在心上。”
她一字一句地说道:
“第一句:人生在世,不过是借副皮囊,完成一场修行。不必太在意这副皮囊的美丑胖瘦,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
“第二句: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强求不得,强留不住。”
“第三句:烦恼皆由心生,痛苦皆因执着。心若放下,万般自在。”
“第四句: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
“第五句:昨日已逝,明日未至,唯有当下最真实。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就是把握好整个人生。”
说完这五句话,沈清澜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她让云袖取来文房四宝,在众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写下了最后几句话: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写罢,她放下笔,对众人解释道:“前四句是神秀禅师的偈子,讲的是渐修;后四句是慧能禅师的偈子,讲的是顿悟。我年轻时只懂前四句,以为修行就是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如今年老了,才懂得后四句的真意——心本清净,何须执着?”
她将这幅字交给长孙沈明远:“好生收藏,细细参悟。”
接着,她又口述了一封给全族人的信,让沈文渊代笔:
“沈氏全族上下:
吾将远行,临别赠言。
人生苦短,转眼百年。
莫为名利所困,莫为情爱所缠。
持家有道,教子有方。
和睦乡邻,善待仆从。
富不忘本,贫不移志。
顺境谦卑,逆境坚强。
此乃传家之宝,胜万贯家财。
若能做到,沈氏必昌。
若有违背,家道必衰。
切记,切记。”
信写毕,沈清澜让人当众宣读。听着这字字珠玑的遗训,不少人已是泪流满面。
此时,天已破晓,晨曦透过窗棂,为室内镀上一层金色。沈清澜望着窗外的曙光,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多美的晨光啊。”她轻声感叹,“我这一生,看过无数个日出日落,每一次都觉得无比珍贵。你们也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
她让所有人都靠近榻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
“我走之后,丧事从简,不必铺张浪费。墓碑上只需刻八个字:来过,爱过,悟过,走过。”
“每年的祭日,不必烧纸钱,不必摆供品。若真想纪念我,就全家人聚在一起,读读圣贤书,说说心里话。”
“最重要的是:好好活着,活出个人样来。这才是对我最大的孝顺,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说完这些,她仿佛用尽了全部力气,缓缓闭上眼睛,轻声吟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吟罢,她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躺着,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
满室寂静,唯有晨鸟的啼鸣从窗外传来,清脆悦耳。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老夫人留下的这些遗言,句句都是她用一生换来的智慧结晶,比任何金银珠宝都要珍贵。这些话语,将如同明灯,照亮沈家后人前行的道路;如同清泉,洗涤世人心灵的尘埃。
【遗言中的智慧】
沈清澜的临终遗言,蕴含着她一生的智慧结晶,每一句都值得世人深思:
关于做人,她强调“清廉自守”,这是历经浮沉后的领悟。年轻时,她也曾羡慕他人的富贵荣华,也曾为失去的机会懊悔不已。但晚年时,她深深明白:心安理得地过着清贫的生活,远胜于提心吊胆地享受不义之财。
她常对儿孙说:“你看那松柏,虽生长在贫瘠的山崖,却四季常青;而那牵牛花,虽依附高墙,开得绚烂,却经不起一场风雨。做人当学松柏,自立自强,不倚不靠。”
关于治家,她主张“宽严相济”。这来自于她掌家数十年的经验。太宽则下人放肆,太严则人心离散。唯有恩威并施,才能让一个大家族和谐运转。
她曾举例说明:“治家如同抚琴,弦太紧则易断,弦太松则无声。唯有不紧不松,方能弹出妙音。”
关于教子,她把品德放在才学之前。这是因为她亲眼见过太多有才无德之人最终身败名裂的下场。她常说:“才学是双刃剑,在君子手中可以造福社会,在小人手中却可能危害人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