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越过青萍镇的屋檐,张老丈就扛着小竹耙,往补种的玉米田和水稻田去了。昨夜下了场小雨,土壤湿润得刚好,他心里惦记着种子的发芽情况,脚步比往常快了些,路过田埂时,还特意看了眼补撒的耐旱草籽——土面上已冒出点点嫩黄,像撒了把碎金,看得人心里欢喜。
赶到玉米田,张老丈蹲下来,用竹耙轻轻拨开一块补种地块的薄土,眼睛立刻亮了——两粒玉米种已裂开小口,露出白白的胚根,像小虫子似的扎进土里,再过一两天,就能冒出芽尖。“成了!这种子活了!”他忍不住喊了一声,旁边路过的乡亲听到,也凑过来一看,笑着说:“老张,还是你选的种子好,还有那育苗肥管用,才三天就冒根了!”张老丈摆摆手:“是林副堂主考虑周全,提前备好了种子和肥,还有大伙儿补种得仔细,才长得这么快。”
他又去了水稻田,弯腰拨开细土,水稻种也没让人失望——不少种子已吸足水分,胀得圆圆的,有的甚至露出了细细的绿芽,裹在透明的鞘里,格外娇嫩。张老丈小心翼翼地把土盖回去,生怕碰坏了嫩芽,嘴里念叨着:“慢点开,别急,等雨停了,再给你浇点水,好好长。”
阿青也按林惊尘的吩咐,带着小本子来巡查新芽,看到张老丈在田里,连忙跑过去:“张老丈,玉米种和水稻种发芽了吗?我要把发芽情况记下来,回头给林副堂主报。”张老丈笑着指了指土里的胚根和绿芽:“你看,玉米种冒根了,水稻种也露芽了,都长得好,没出问题。”阿青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在本子上认真记录:“玉米田补种地块,发芽率八成;水稻田补种地块,发芽率七成五,后续需重点关注未发芽地块。”
两人又去了其他补种地块,一一检查记录,最后汇总发现,只有张家村一块玉米田,因土下有块硬石,三粒种子没冒根,阿青立刻在本子上标了红圈:“我这就回去告诉林副堂主,让队员来把硬石挖走,重新补种。”张老丈点头:“赶紧去,现在补种还来得及,别耽误了长势。”
另一边,林惊尘带着苏慕言和一队防汛骨干,正往青河、吴江沿岸去,开展每日的巡河巩固工作。经过夜汛和小雨的冲刷,河岸、堤坝虽无大隐患,却仍需仔细排查,尤其是青河险岸的沙袋缝隙、吴江堤坝的糯米灰浆缝,还有木桩周围的泥土,都要逐一检查,确保没有新的渗水或松动。
到了青河险岸,林惊尘先蹲下来,用手摸了摸沙袋缝隙,干燥无渗水,再用铁锹轻轻扒开沙袋旁的泥土,看内侧的黄土是否紧实——土块坚硬,没有松散,他这才放心。“把险岸外侧的杂草清一下,杂草扎根太深,会把沙袋缝隙撑松,后续下雨容易渗水。”林惊尘吩咐道,队员们立刻拿出镰刀,小心翼翼地割掉杂草,连草根都用铁锹挖出来,避免再生。
苏慕言则带着人,去检查田埂上的耐旱草苗。补撒的草籽已冒出嫩黄芽尖,之前被洪水淹没的草苗,也重新挺直了腰杆,根须牢牢扎在土里,拦住了不少雨后淤积的泥沙。“这草苗真是护田埂的好帮手,你看,田埂上没再出现小裂口,泥沙也没冲进田里。”苏慕言蹲下来,摸了摸草苗的根须,对林惊尘说。林惊尘点头:“等草苗长得再壮些,咱们再补撒一层草籽,把田埂护得更扎实,为下次汛期做准备。”
从青河出来,众人又往吴江沿岸去。吴江的水位已彻底退至安全线以下,堤坝上的糯米灰浆缝,经小雨冲刷后,依旧紧实无渗水,用手敲着石头,清脆声响不断;外侧的杨木桩,周围泥土干燥紧实,摇不动、拔不出,只是个别木桩顶端,被雨水泡得有些发白。“把木桩顶端削掉一小截,再涂一层桐油,防止腐烂,延长木桩寿命。”林惊尘对身边的工匠说,工匠立刻拿出锯子和桐油,先把发白的部分锯掉,再用刷子蘸着桐油,均匀地涂在木桩顶端,确保每一寸都涂到。
观测点的值守人员,也在配合巡河工作。阿福和阿贵把最新的水位记录递过来:“林副堂主,苏少侠,青河水位今日比昨日降了两分,吴江降了一分,都在安全范围,昨晚的小雨没影响水位,也没出现渗水。”林惊尘接过记录册,仔细看了一遍,在上面签了字:“继续好好值守,每一个时辰测一次水位,有任何变化,立刻传讯。”阿福、阿贵齐声应道:“放心吧!”
中午时分,林惊尘收到了阿青的传讯,得知补种种子的发芽情况,还有张家村玉米田需重新补种的事,立刻让人带上玉米种和育苗肥,跟着阿青去了张家村。到了那块玉米田,队员们先用铁锹挖开土,果然挖出一块拳头大的硬石,硬石压着三粒玉米种,已有些发瘪,没法再发芽。“把硬石挪走,再把土翻松,撒点育苗肥,重新补种。”林惊尘说,队员们立刻行动,很快就补种完毕,阿青在本子上更新记录:“张家村玉米田未发芽地块,已重新补种,后续重点巡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剑起万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