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也格外的酷寒。
当京城里的文人士子们,还在为西山书院那“离经叛道”的开学演说,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将其上升到“国本之争”的高度时。顾昭,这位风暴的中心人物,早已回到了他真正的权力根基所在——天津。
此时的天津港,早已不复夏日的喧嚣,海面上结了一层薄冰,码头上往来的船只也稀疏了许多。然而,就在这萧瑟的冬日里,一支与众不同的商队,却顶着凛冽的寒风,从陆路,缓缓抵达了港口。
这支商队,打着一个不知名的蒙古部落的旗号,护卫的骑士,皆是孔武有力、眼神剽悍的草原汉子。他们带来的货物,是上好的北地人参、油光水滑的紫貂皮、以及圆润硕大的东珠。这些,都是足以让京城里的豪门贵胄,一掷千金的顶级奢侈品。
商队的管事,是一名中年文士。他身着一件看似普通,实则用料极为考究的狐裘长袍,面容清癯,蓄着一部打理得一丝不苟的长须,双目开阖之间,精光内蕴,透着一股洞察世事的深邃与老练。他自称“范文”,是科尔沁部落派来,专门求见定国侯顾昭,商谈一批大宗买卖的商人。
然而,当他的名帖,通过皇家商会的渠道,递交到顾昭的面前时,顾昭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科尔沁部落的‘范文’?”顾昭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对一旁的小石头说道,“有点意思。皇太极,这是坐不住了,派了他麾下,最会咬文嚼字,也最能揣摩人心的第一谋臣,亲自来我这里,探口风了。”
来者,哪里是什么蒙古商人范文,分明就是后金国中,汉人谋臣之首,深受皇太极倚重的——范文程!
顾昭很清楚,自从德胜门一战,皇太极被他以新军火器,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逃回关外之后,这位雄才大略的女真汗王,便一直在卧薪尝胆。他一方面在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八旗,另一方面,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入关的时机。
而战争,打得不仅仅是兵马,更是钱粮。后金地处苦寒,物产贫瘠,对于关内的食盐、茶叶、铁器、布匹等战略物资,有着一种近乎畸形的依赖。过去,这条生命线,一直被一群山西商人,牢牢地攥在手中。他们两头通吃,一边向大明朝廷,夸耀自己“以商制夷”的功劳,一边又将大量的违禁物资,源源不断地,走私卖给后金,赚取着沾满鲜血的暴利。
如今,皇太极派范文程前来,其意图,不言自明。
“侯爷,那我们见,还是不见?”小石头问道,“这人,恐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见,为什么不见?”顾昭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港口的方向,眼神深邃如海,“人家送了这么一份大礼上门,我们若是闭门不见,岂不是显得太过小家子气了?去,把这位‘范先生’,请到我的暖阁来。我倒要看看,皇太极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定国侯府,一间布置典雅的暖阁内,上好的银霜炭,烧得正旺,驱散了室外的所有严寒。
顾昭与范文程,分宾主落座。两人之间,没有剑拔弩张的对峙,反而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笑容可掬,气氛融洽。
“久闻定国侯爷,少年英雄,文韬武略,今日一见,方知盛名之下,果无虚士。”范文程率先开口,一番恭维,说得是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谄媚,又让人如沐春风。
“范先生过誉了。”顾昭亲自为他斟上一杯来自南方的热茶,笑道,“不过是一介武夫,侥幸打了两场胜仗罢了。倒是先生,不远千里,从草原腹地,来到我这滨海之地,这份魄力,才叫顾某佩服。”
两人你来我往,寒暄了几句,都是滴水不漏,言语间,不断地试探着对方的底线与来意。
终于,范文程放下了茶杯,进入了正题。
“侯爷,明人不说暗话。在下此来,是奉了我们大汗之命,想与侯爷的皇家商会,谈一笔对你我双方,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意。”
他顿了顿,观察着顾昭的表情,见他并无异样,才继续说道:“我家主上,对侯爷在德胜门之下的神勇,是既钦佩,又敬畏。主上常说,战争,是战场上军人的事。但生意,是市场上生意人的事。战争总会过去,但日子,总要过下去。我大金国,有的是上好的人参、貂皮、东珠,这些东西,放在我们那里,不值什么钱,但运到关内,却是价值千金。而侯爷您的皇家商会,手中有我们急需的食盐、茶叶、布匹,乃至……铁器。”
他刻意在“铁器”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过去,这些生意,都被那些山西的奸商所垄断。他们从我们这里,低价收走皮货,又高价卖给我们铁锅。两头盘剥,赚得盆满钵满。主上说,与其让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在中间渔利,倒不如,我大金,直接与侯爷您合作。我们把最好的货物,以最低的价格,卖给皇家商会;而侯爷,则将我们需要的物资,卖给我们。如此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