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的晨雾如同牛乳般浓郁,带着咸涩而湿冷的气息,无声地包裹着匍匐在海岸线上的庞大舰队。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云翳,为这片灰白的世界涂抹上壮丽的油彩时,天津港口早已在一种压抑的沸腾中苏醒过来。
码头上,人头攒动,旗幡林立。从天津卫的地方官员、士绅商贾,到来自顺天府乃至京师各部的代表,无不伸长了脖颈,将混杂着敬畏、好奇与揣度的目光,投向那静静停泊在港湾中央的庞然大物——“镇海号”铁甲舰。它那由无数块巨大熟铁板铆接而成的舰身,在晨光下反射着冷硬而残酷的金属光泽,犹如一头蛰伏于深渊的钢铁巨兽,沉默地审视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大明土地。在它身后,一支由数十艘大小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如同众星拱月般,构成了一幅足以让任何敌人望而生畏的画卷。
然而,这画卷的中心,那位一手缔造了这支无敌舰队、荡平南洋、开疆拓土,被誉为“大明擎天柱”的定国公顾昭,却迟迟没有露面。他的旗舰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拒绝了所有试图靠近的舢板,只安静地升起了一面代表“舰队休整,谢绝登船”的旗语。
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分量的语言。它让码头上原本热烈的气氛,渐渐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阴影。官员们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蔓延,所有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码头最前方,那个身着大红蟒袍、面容白净、神情阴鸷的太监身上。
他便是当今东厂提督,王德化,崇祯皇帝最为信赖的心腹内臣之一。此刻,他的耐心正随着海风一点点被消磨殆尽。皇帝命他星夜兼程赶来,名为“迎接与嘉奖”,实则为“监视与催促”,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位功高盖世的国公“请”回京师。可如今,他这位代天巡视的“天使”,竟被晾在了这冰冷的码头上,连对方的船都上不去。
就在王德化几乎要按捺不住怒火,准备摆出钦差威仪之时,一声悠扬的汽笛长鸣划破了港口的宁静。只见“镇海号”的侧舷缓缓放下一架精巧的舷梯,一名身着笔挺深蓝色海军军官服的年轻将领,正引着一队护卫,乘着一艘小型蒸汽艇,破开波浪,向码头疾驰而来。
“末将海军参谋长,宋应星,奉国公之命,恭请天使大人上舰宣旨!”
王德化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他矜持地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蟒袍,在那群官员艳羡又复杂的目光中,在一众东厂番子的簇拥下,登上了那艘喷吐着白汽、无需人力的“奇技淫巧之舟”。当他真正站上“镇海号”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抚摸着那冰冷厚重的铁甲,看到那一门门足以摧城拔寨的巨大炮管时,即便是见惯了皇家威仪的他,眼底深处也不禁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撼与忌惮。
顾昭早已在船楼的会客厅等候。他身着一身常服,并未穿戴国公的朝服或甲胄,看上去更像一个儒雅的学者,而非百战的统帅。他神色平静,双眸深邃如海,仿佛已经洞悉了来者的一切意图。
“臣,顾昭,恭迎天使,不知圣躬安否?”顾昭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不卑不亢。
“咱家见过定国公。”王德化尖细的嗓音带着一丝刻意的热情,“国公爷一路风尘,平定南洋,为我大明开疆万里,圣上在宫中是日夜期盼,茶饭不香啊!这不,特意命咱家带着圣上的嘉奖,前来迎接国公爷早日还朝,与陛下一叙君臣之谊。”
说着,他便展开了那卷灿黄的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宣读了崇祯皇帝对顾昭的溢美之词。那圣旨文采斐然,褒奖之语无以复加,将顾昭比作汉之卫霍,唐之李靖,其恩宠之隆,几乎达到了人臣的顶点。
宣读完毕,王德化笑吟吟地将圣旨递到顾昭手中,语气愈发亲切:“国公爷,这便随咱家动身吧。陛下说了,紫禁城里已经为您备下了庆功宴,太子殿下和几位阁老也都在宫中翘首以盼,盼望能早日一睹国公爷的英姿呢!”
这番话,既是催促,也是试探,更是阳谋。将皇帝的思念、太子的盼望尽数搬出,若是顾昭稍有推辞,便可能落下一个“骄纵无君”的口实。
然而,顾昭只是恭敬地接过圣旨,再次叩首谢恩,随即缓缓开口,其声调平稳,却字字清晰:“劳烦天使回复陛下,臣亦是归心似箭,恨不能立刻飞入京中,面呈圣听。然舰队自南洋万里远航,大小舰船历经风浪,多有损伤;将士们水土不服,疲敝不堪,急需靠岸休整。尤其是这‘镇海号’,乃国之重器,其诸多军械亦需仔细保养,万不敢带病入京,面见圣上。还请陛下宽限数日,待臣整顿完毕,必当第一时间入京请罪。”
王德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他预想过许多种可能,却唯独没料到顾昭会用这样一个冠冕堂皇却又无法反驳的理由,公然“拖延”。他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顾昭的脸,试图从上面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心虚或者破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