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仅有八个字的加密电报,如同八枚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在了南京最高国务委员会每一位成员的心上。
“君反,速归,国将二分!”
电波跨越万里重洋,奔赴那艘名为“镇海”的钢铁巨舰,奔赴那个唯一能够定鼎乾坤的男人。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从南洋到南京,即便是最快的蒸汽轮船,也需要近半个月的航程。而崇祯皇帝的“巡边”车驾,却已经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他预谋中的权力策源地——宣府,疾驰而去。
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让那个可怕的预言,向着现实,再迈近一步。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深夜,最高国务委员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正行走在万丈深渊的边缘,任何一丝犹豫,都可能导致整个新兴的帝国秩序,连同他们自己,一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们,在等待。
等待那个男人的决断。
三天后,一封同样以最高密级加密的回电,终于抵达了南京。电报的内容,同样简短得令人窒息。
没有长篇大论的指示,没有具体的战术安排,只有四个字:
“便宜行事。”
这四个字,既是信任,也是授权,更是一副无比沉重的担子。它意味着,顾昭将处理这起惊天事变的全部权力,都交给了留守南京的他们。成,则国家免于分裂,新政得以延续;败,则他们将成为谋逆的千古罪人,万死莫赎。
会议室里的气氛,比辽东的冰雪还要凝固。
“‘便宜行事’……”新首辅陆臻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顾公的意思是,让我们放手去做,不必再等他回来了。”
“可我们,能做什么?”一位年轻的委员,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陛下如今在宣府,以‘巡边’为名,正在召集旧部。我们若是派兵,就是公然谋反!这个罪名,我们担不起!天下士人,会群起而攻之!”
“所以,就眼睁睁地看着他,在宣府竖起讨逆的大旗,将我们所有人打成‘国贼’吗?”孙元化冷冷地反问,他手中的烟斗,几乎要被他生生捏碎,“等到他的檄文传遍天下,等到那些心怀不满的旧势力全都汇集到他的麾下,到那时,辽东的豪格未除,我们自己,就要先打一场南北战争!这个国家,再也经不起一次内耗了!”
就在这争执不下的死寂之中,一个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响起。
说话的,是中央机动军团总指挥,顾昭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悍将,袁宗武。他一直沉默地坐在一旁,此刻,他猛地站起身,手按在了腰间的指挥刀上,发出“呛啷”一声脆响。
“不能再等了!”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诸位大人,兵凶战危,机不可失!等陛下在宣府站稳了脚跟,等他那份所谓的讨逆檄文发出来,天下人心浮动,就真的要大乱了!我们不能做顾公的罪人,更不能做这个好不容易才有了点起色的帝国的罪人!”
他向前一步,声音铿锵如铁:
“我提议,以中央机动军团的名义,集合主力,立刻开赴宣府,向陛下……请安!”
“请安”二字,他说得极重,在场的所有人,都瞬间明白了这两个字背后那血淋淋的含义。
这是兵谏!是自唐宋以来,武将干政的最大忌讳!
然而,在国家即将分裂的巨大危机面前,所有的顾虑,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孙元化缓缓站起,他看着袁宗武那张写满了决绝的脸,又看了看窗外那象征着新秩序的、冒着黑烟的工厂烟囱,终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就依袁将军所言!此举,非为谋逆,乃为‘清君侧’!所有罪责,由我等委员会全体成员,一力承担!”
决断已下,帝国这部由钢铁、煤炭和电报网络构成的战争机器,瞬间以一种超乎想象的、令人恐惧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就在同一时刻,宣府行宫。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迎来了他人生中,或许是近十年来,最高光、最志得意满的一天。
他身穿金甲,站在高高的阅兵台上,检阅着下方那支由他拼凑起来的、号称“勤王”的大军。那是一支成分复杂的部队,有丰城侯李国栋带来的家丁,有前大同总兵的旧部,还有一些被新军淘汰下来的、心怀怨恨的边军。
他们装备杂乱,队列不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打着“忠于大明皇帝”的旗号,他们的眼神,都狂热地望着阅兵台上的崇祯。
在他们眼中,这位皇帝,不再是那个被权臣架空的傀儡,而是即将带领他们推翻新政、恢复旧日荣光的天命之主。
山呼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崇祯皇帝陶醉地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自己失去已久的、那种掌控乾坤的帝王感觉,又回来了。他的“金蝉脱壳”计划,进行得无比顺利。再过两天,等最后一批人马到齐,他就会向天下,发出那份他早已拟好的、讨伐顾昭及其党羽的檄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