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辽东的最后一捧焦土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当鸭绿江冰封的江面,映照出明军巡逻哨所里温暖的灯火时,这场旷日持久、彻底终结了北方数百年边患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它沉重的帷幕。
顾昭将北方战后的全权事宜,悉数交给了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的赵率教,以及那个在屈辱与新生中找到了自己全新位置的多尔衮。他自己,则踏上了返回南京的归途。一封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密信,让他意识到,帝国的未来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东亚这片土地,一个更宏大、更复杂、也更激动人心的全球棋局,正在等待着他去亲自开启。
他的归途,与他每一次出征时的萧瑟和决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山海关到天津,再沿着运河南下,他所经过的每一座城池,每一个乡镇,都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迎。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他们手中的,不再是祈求平安的香烛,而是共和国的红底星辰旗。他们口中高呼的,不再是“吾皇万岁”,而是整齐划一、发自肺腑的“镇国公千秋!”
运河两岸,新建起的水泥工厂喷吐着象征着工业力量的浓烟,新开垦的田地里,冬小麦的绿苗在寒风中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当顾昭的座舰缓缓驶入南京下关的码头时,迎接他的,是整个帝国的权力中枢。内阁首辅黄道周、议会议长孙传庭,以及各部院的尚书、共和国的将军们,早已在此等候。没有繁琐的跪拜礼,只有庄重的军礼和肃然的注目。所有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同一种情绪——敬畏,以及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他们迎接的,不只是一位凯旋的统帅,更是一位即将为这个国家加冕的凯撒,一位注定要开创一个全新王朝的神明。
数日后,南京,共和国议会大厦。
这座刚刚落成的宏伟建筑,是新时代的完美象征。它摒弃了传统宫殿的飞檐斗拱和繁复雕梁,整体采用了古罗马式的巨石结构,巨大的廊柱支撑起巍峨的穹顶,显得庄严而肃穆。但在细节之处,窗棂的花纹、石雕的图案,却又巧妙地融入了东方的祥云、山水等元素。它就像一个宣言,向世界宣告着这个新兴共和国,既继承了华夏的古老智慧,又拥抱了整个世界的先进文明。
今天,大厦内气氛庄重到了极点。所有议员,无论是来自军方的将领,还是来自各省的士绅代表,亦或是新兴工商阶级的巨子,全部正装出席。
议长孙传庭,这位曾经的大明巡抚,如今的议会领袖,手捧着一份用金线绸缎包裹的议案,走到了议事厅的中央。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又异常清晰,回荡在巨大的穹顶之下。
“尊敬的镇国公殿下,诸位议员同仁。自崇祯末年,流寇四起,建奴入关,我华夏遭遇三百年未有之变局,神州陆沉,百姓倒悬。幸有镇国公殿下,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逐建奴,南定云贵,东平倭寇,西慑蒙藩。如今,更是彻底肃清辽东,尽收满洲故地,为我中华,开万世之太平!”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然后将手中的议案高高举起。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朱氏,气数已尽,此乃天意。今镇国公殿下功盖三皇,德高五帝,四海归心,万民拥戴。臣,孙传庭,谨代表帝国议会全体,代表天下四万万军民,恭请镇国公殿下顺应天命,登基为帝,再造华夏,延续国祚!”
“恭请镇国公登基为帝,再造华夏!”
顷刻间,所有议员全体起立,躬身行礼,洪亮的声音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充满了整个议会大厦。这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在他们看来,顾昭称帝,是这数年血战之后,最理所当然的结局。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面对这足以让历史上任何一个权臣都心醉神迷的场景,顾昭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脸上,没有半分喜悦,甚至连一丝波动都没有。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演讲台前。他没有去看那些劝进的议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投向了那片广阔的天空。
良久,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诸位。”
仅仅两个字,就让整个大厦瞬间鸦雀无声。
“我感谢诸位的好意。但是,这个皇位,我不能接受。”
所有人都愣住了。孙传庭更是急切地向前一步:“殿下,这……”
顾昭抬起手,制止了他。他的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那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我问你们,我顾昭,从一介布衣,提三尺剑,鏖战十余年,是为了什么?”
他没有等任何人回答,便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
“不是为了将那把冰冷的龙椅,从朱家人的屁股底下,搬到我顾家人的屁股底下!不是为了让我顾氏的子孙,去享受万民的供奉和跪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