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招,名为“数据说话”。
针对“穷兵黩武,浪掷国帑”的指控,《皇家日报》在经济版块,连续刊登了由孙元化和财政经济委员会联合撰写的系列评论文章,标题通俗易懂——《算算北伐这笔账》。
文章里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破天荒地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一张清晰的图表,直观地对比了北伐战争的军费投入,与战后预期能够获得的西伯利亚资源(毛皮、黄金、木材、矿产)的预估价值。文章用最简单的算术告诉所有识字的商人、工匠和市民:我们现在投入一两银子,在未来十年,就能从北方那片土地上换回十两、甚至五十两银子的回报!这些资源运回国内,将催生出更多的皮货作坊、家具厂、炼钢厂,为国内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工作岗位。
这是一种全新的、属于资本和工业时代的逻辑。对于王二郎这样的小商人而言,这种“投资回报率”的分析,远比“春秋社”那些酸腐的“仁义道德”论调,更具说服力。他立刻意识到,这场战争非但不是浪费,反而是一桩能让整个共和国都发财的大生意!
第三招,名为“揭露黑幕”。
在舆论反转的基础上,《皇家日报》祭出了最致命的一击。在“法制在线”版块,报社开始连载报道由首席大法官常宇亲自督办的对“春秋社”核心成员的公审过程。
每一天的报道,都会公布新的、铁一般的证据。最震撼的,是报社动用了最先进的照相制版技术,将那些从“春秋社”巢穴中搜出的、他们与后金、与倭寇海盗勾结的往来账本、书信,以影印版的形式,原封不动地刊登了出来!
当江南的百姓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些满口“仁义”、“天道”,指责护国主“不恤民力”的“大儒”,背地里却在收受后金的贿赂,出卖国家的军事情报;当他们看到,“春秋社”成员与倭寇勾结,企图在沿海制造骚乱的密信原文时,所有人都被一种巨大的愤怒和背叛感所吞噬。
“春秋社”,被彻底钉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而顾昭的最后一招,则彻底奠定了胜局。
《皇家日报》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读者来信”版块,公开鼓励所有民众,就北伐的利弊、新政的得失,写信来报社进行讨论。报社承诺,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有理,都有机会被选登。
一时间,投稿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有支持北伐的退伍老兵,有担心战争会影响生意的商人,有忧心忡忡的孩子家长。报社会将这些代表不同观点的信件并列刊登,并配上由西山书院学者撰写的、理性客观的编辑点评。
这种史无前例的“全民大讨论”,让王二郎这样的普通市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他们不再是被动灌输信息的愚民,而是成为了能够公开发表意见,参与到国家政策讨论中的“公民”。
在茶馆里,人们争论的话题,从说书先生的悲情故事,变成了《皇家日报》上针锋相对的观点。王二郎也鼓起勇气,写了平生第一封信,寄给了报社,信中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士兵父亲的骄傲与担忧。
虽然他的信最终没有被刊登,但这个过程,让他彻底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他明白了,“春秋社”的“小报”,只是想用谎言和恐惧来蒙蔽他,让他永远当一个任人摆布的愚民。而《皇家日报》,虽然也代表着官方的立场,但它却愿意摊开事实、摆出数据,甚至鼓励他去独立思考和辩论。
高下立判。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