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和国的舆论场上,正进行着一场关于国家未来的激烈辩论时,一艘悬挂着德川幕府“三叶葵”家纹的商船,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险的航行后,终于缓缓驶入了江户湾。
船头上,一位身着传统武士服,头戴斗笠的男子,正迎风而立。他便是柳生新阴流的当代宗主、德川幕府的大目付(首席监察官)——柳生宗矩。与离开时那锐利如刀、睥睨天下的气势相比,此刻的他,眼神中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是混杂了极度震惊、深沉忧虑,甚至是一丝敬畏的复杂光芒。
数日后,江户城,天守阁。
当代的德川将军,德川家光,正有些漫不经心地端坐于主位之上。对于这位年轻而强势的幕府统治者而言,派遣柳生宗矩前往那个刚刚平息了内乱、换了新主人的大明,不过是一次例行的情报刺探。在他与身边一众老中(幕府重臣)的认知里,那个古老的中央帝国,即便换了皇帝,也不过是王朝更替的又一次轮回,其本质,依旧是那个他们熟悉了数百年的、文弱而自大的邻居。
“宗矩,”德川家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慵懒,“你在明国的所见所闻,可是有什么有趣之事?那个自称‘护国主’的顾昭,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是个三头六臂的怪物?”
柳生宗矩深深地拜服下去,然后直起身子,他没有立刻回答将军的问题,而是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叠厚厚的、用细麻绳精心捆扎的素描画卷。
“将军大人,”他的声音沙哑而凝重,“臣此行所见,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请允许臣,先将这‘地狱’与‘神国’之景,呈现于您的眼前。”
他的用词,让在场所有人都微微一怔。
第一幅画卷展开,上面是用精准的木炭线条,描绘出的天津港口。巨大的、如同山峦般的铁制高炉矗立在远方,烟囱里喷吐着永不停歇的黑色浓烟,仿佛是恶魔的呼吸;地面上,铺设着两条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铁轨,一辆没有牛马拉拽的、由钢铁构成的“火车”,正拖着一长串车厢,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港口里,几艘巨大的“蒸汽船”正冒着白烟,它们没有船帆,却能轻易地顶着风浪,将一箱箱货物,通过一种名为“起重机”的钢铁巨臂,吊装上岸。
“这……这是何物?”一名老中失声问道,他指着那台蒸汽起重机,“是何种妖术?”
柳生宗矩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将军大人,诸位大人,这并非妖术。明国人称之为‘格致’之学。他们说,他们掌握了一种方法,能让水和火,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去驱动这些比山还要巨大的铁器。在天津,臣亲眼所见,这样一座炼钢高炉,一天产出的钢铁,恐怕比我们整个大日本国一年所能锻造的还要多。这……已经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战争了。”
他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天守阁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不等他们从工业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柳生宗矩展开了第二组画。
画上,是正在操练的共和国镇北军。士兵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排着整齐得如同用尺子画出来的方阵。画面的核心,是他们手中那种被称为“燧发枪”的武器。柳生宗矩用连续的几幅小图,详细分解了装弹、瞄准、射击的全过程。
“将军大人,臣曾以为,我大日本国的武士,悍不畏死,是天下间最精锐的士兵。但臣在亲眼见过顾昭的军队之后,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
柳生的声音变得无比沉重,他回忆着那天的景象,身体甚至微微颤抖:“他们的强大,不在于某个人的个人武艺。臣见不到我们武士那种华丽的剑技和匹夫之勇。他们的强大,在于那种如同钢铁般的纪律和……制度。一声令下,千人如一。他们的燧发枪,射速三倍于我们的铁炮,而且无需火绳,风雨无阻。他们的线膛炮,能在两里之外,精准地摧毁一堵墙。当一千支燧发枪同时发出怒吼,那不是战斗,而是屠杀。在这样的力量面前,任何个人的武艺,都显得苍白而可笑。我们引以为傲的武士,冲到他们面前,恐怕只会像一群散漫的浪人,在钢铁的风暴中被撕成碎片。”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了一句最让他感到恐惧的话:“更可怕的是,臣与他们的士兵交谈过。他们每个人都识字,都读过一本叫《公民手册》的书。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不是为了某个大名,不是为了虚无缥的荣耀,而是为了保卫他们自己名下的土地和家人。每一个人,都抱着为国死战的决心。这种精神面貌,臣……平生未见。”
如果说工业和军事上的描述,已经让德川家光和重臣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柳生宗矩接下来的话,则彻底颠覆了他们的世界观。
“更让臣感到震撼的,是他们的思想。”柳生宗矩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在南京,有一种叫‘报纸’的东西,每天都会印发数万份,流传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上面不仅有战报和政令,更有来自民间的各种讨论。臣亲眼看到,他们在报纸上公开辩论国家是否应该北伐,甚至在讨论……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而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我们闻所未闻的国家和大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