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完全是顾昭当年在辽东,带着特战队穿插敌后的风格的完美复刻。刁钻,致命,充满了野性的直觉和对战机的敏锐嗅觉。
“所有人注意,蓝方的推进速度很快,他们的后勤线也因此拉得很长。”王五趴在一处隐蔽的土坡后,用望远镜观察着远方那条由卡车和骡马组成的运输线,声音压得极低,“侯三,你带二队,去把他们的主补给桥给我炸了!小石头,你带三队,去袭扰他们的侧翼炮兵阵地!记住,打了就跑,不要恋战!我们的目标不是杀伤多少人,而是让他们变成瞎子、聋子、瘸子!”
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里,战场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割裂感。正面战场上,顾承宇的陆战队依旧在稳步推进,不断占领着一个个预定目标,战报频频传来捷报。但在他们的后方,却被王五那神出鬼没的小股部队,搅得鸡犬不宁。补给线时断时续,炮兵阵地屡遭骚扰,传令兵莫名失踪,甚至连几个营级的临时指挥所,都遭到了精确的迫击炮打击。
顾承宇虽然不断派出部队清剿,但王五的士兵就像是泥鳅一样,滑不留手,一击即走,立刻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
演习进行到第三天的凌晨。顾承宇终于攻克了最后一个高地,理论上,他已经赢得了这场演习的胜利。然而,就在他与指挥部的参谋们,略微放松警惕,开始庆祝之时,异变突生!
十几名身着蓝方军服的“士兵”,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旗舰指挥模型的周围。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外围的哨兵,随即,数枚代表“炸药”的烟雾弹,被准确地扔进了指挥部的各个窗口。
浓烈的、代表着“阵亡”的红色烟雾,瞬间弥漫了整个指挥部。顾承宇甚至还没来得及拔出他的指挥刀,一柄冰冷的、代表“匕首”的木质短刀,已经抵在了他的喉咙上。
王五那张沾满了油彩和泥土的脸,出现在他的面前,咧嘴一笑,露出了雪白的牙齿:“承宇少爷,你被俘虏了。”
演习,以一种最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告结束。结果:平局。顾承宇赢得了战争的目标,但输掉了自己的性命;王五输掉了所有的阵地,但赢得了战斗的奇迹。
这场平局,在共和国的军方高层,却掀起了比任何一方的彻底胜利,都更为剧烈的波澜。
在演习结束后的复盘会上,将领们的分化,被清晰地摆在了台面上。
赵率教首先发言,他力挺顾承宇:“此次演习,承宇将军的表现堪称完美。他严格遵循了现代战争的规律,将体系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虽然最后指挥部被端掉,但这只是战术上的小疏忽,并不能掩盖其战略上的巨大成功。未来的国战,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稳重、可靠、能够驾驭庞大战争机器的统帅。”
然而,侯三,这位从底层士兵一路凭军功爬上来的悍将,却立刻反驳道:“赵大人此言差矣!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承宇少爷的打法是好看,是稳妥,可那得花多少钱?得烧掉多少资源?咱们共和国以后要是陷入了像安南、或是西南山区那种地方的治安战,到处都是烂泥林子,到处都是不穿军装的敌人,你这套打法还转得灵吗?到时候,还得靠王五将军这种,能钻山沟、能啃树皮的狠角色!”
侯三的话,立刻引起了小石头等一大批实战派基层军官的共鸣。他们更佩服王五那种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血性与灵活,认为这才是共和国军队赖以起家的军魂。
争论愈演愈烈,直到顾昭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全场才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最高仲裁者的身上。
顾昭缓缓站起身,他先是看向自己的儿子,眼神中既有赞许,也有严厉:“承宇,你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欧洲式’的战争,你的每一个步骤,都几乎可以写进西山讲武堂的教科书。但你忘记了,教科书是死的,而敌人是活的。我们共和国未来的敌人,永远不会像演习预案里那样,排着队、守着阵地等你来打。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那些看起来‘落后’、‘不入流’的战术,因为它们往往最致命。”
顾承宇的脸微微一红,恭敬地低下头:“是,父亲,孩儿受教了。”
随后,顾昭又转向王五,他的表情变得同样严肃:“王五,你的渗透和斩首,打得非常精彩,让我想起了我们当年在萨尔浒的时候。你赢了这场战斗,但你差点输了整场战争。为了达成‘斩首’这一个战术目标,你放弃了所有的战略要地,将你的部队置于被分割包围、后勤断绝的巨大风险之中。一个真正的统帅,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用最巧妙的方式杀死敌人,更是如何让自己的士兵,成建制地、有保障地活下来,去迎接下一场胜利。你,明白吗?”
王五那张总是带着一丝桀骜的脸,也肃穆了起来,他沉声回答:“大哥,我明白了。”
顾昭的点评,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人各自的优点与致命的短板。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反而用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对两种军事思想进行了辩证的统一。
这场关于继承权的第一次公开较量,就在顾昭这种高超的政治平衡手腕下,暂时落下了帷幕。他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但这本身,就是最清晰的答案。
所有人都明白了,共和国的下一代领导权,不会是简单的血脉传承,也不是单纯的功勋论赏。它将是一场漫长的、全方位的竞争。这场竞争,不仅考验着顾承宇和王五(或许还有未来更多的竞争者)的军事才能,更考验着他们的政治手腕、大局观念,以及对顾昭那庞大而复杂的治国思想的理解与实践深度。
暗流,已然涌动。而这片大海上最高明的舵手,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亲手掀起的浪涛,考验着那些有资格驾驭这艘巨轮的年轻人。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