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杨爸刚当上刑警的时候,所谓“系列杀人案”和“连环杀人案”这些概念还没引进到破案的固有思路中,刑警破案的技术手段非常有限,大规模排查,开大会分析案情是当时行之有效的破案方式,集思广益永远都不会错。
解放以后,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吃肉问题,在北京南城建立了两个肉联厂,命名为市第一和第二肉联厂,第二肉联厂其实是两个厂,其中一个是尊重少数民族习俗而特意建立的牛羊肉屠宰加工厂,就是说第二肉联厂有两个工厂和两个冷库。从1959年秋天开始,1960年冬天,在两个肉联厂的三个巨大的冷库里,发现过三次悬挂的人体,每个库一次,间隔几乎半年,尸体均为男性,无头。
直到第三次在第一肉联厂冷库里发现倒悬的尸体,市局刑警队所有干警才统一认识,这是同一个凶手所为。刚成为警察的杨书毅列席了这个会议。
杨书毅刚住进茶食胡同局长大院的倒座快六年了,所谓倒座就是北京四合院南房的称谓,北房叫正房,南房肯得叫倒座了,毕竟门朝着北开。北方人很重视向阳而居。旧社会住在倒座的基本是地位较为低下的仆人,塾师居住,然而杨书毅根本就不在意这个,都新社会了,有间房子住就挺好,领导一家住正房,他当然得住倒座了。就算倒座冬冷夏热,杨书毅根本不在乎。
茶食胡同的院子只是个一进院,没有那种两进三进的讲究,虽然在风水上讲究“东厨司命”,但是这个院子的东厢房决然不能当厨房之用,所以倒座的四间小房子里,最东那间作为厨房,最西那间储存煤炭和柴火,东二放置食材,粮食,青菜,酒,梁上吊着吃剩下的馒头干粮什么的,偶然有过腊肉和香肠。
杨书毅住在西二,他觉得挺好的,全家里他是离厨房最近的人。每天早晨他都是在厨房蒸窝头煮棒子面粥的香气中迎接一天。杨书毅除了早饭跟着局长一家吃,中饭和晚饭都是吃食堂,局里食堂的味道不能说有多好,起码是熟的,能填饱肚子,最关键的是,饭点很固定,不像打仗那会儿,有时一天能吃一顿就不错了,也有过五个小时吃三顿的时候,都是要打运动战了,首长的意思是能吃多少吃多少,再下顿两天后能吃上也说不定。
杨书毅觉得回国以后的日子真的是太好了,每天三顿饭,每个礼拜发一次澡票,每个月一次理发票,每个月工会发一次电影票,要是临时需要钱,可以从“互助会”借。
杨书毅不需要借钱,他无家无业的,娶汤容容还早,有些人看他无父无母的样子就故意欺负他,他手里的闲钱不是被队里这个借就是被哪个拿。
直到有一天老团长问起他存了多少钱,他茫然回答说都被借走了,没有借条,也没人主动还钱,副局长于是把总队长喊来,告诉他三个小时内,如果不能把小杨同志被借出去的钱都收回来,他这个队长就别干了,去反扒大队抓小偷去。
三个小时后,队长拿着一大把毛票钢镚到副局长办公室述职,副局长数了数,合着这小子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被借走了,领导很疑惑,他平时就不花钱吗?后来领导才知道小杨师傅很节省,连洗澡的肥皂都是用局长家的,不由大笑。
后来局里都知道了小杨是副局的人,没人再欺负他了。
在别人看来,那些貌似很危险的抓贼抓杀人犯等行为,在杨书毅眼里比起打仗,这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身有功夫的杨书毅总是记得临回国前,领导对他说的“回去以后不要轻易用大背跨了,要学会隐藏锋芒”。
在杨书毅看来,虽然他不懂什么力矩力臂,但是知道大背跨这种活计应该算是比较累人的动作,如果悄悄使个暗劲就能让对手失去反抗能力,谁还用大背跨这种动作。要是用多了,窝头都得多吃半个,不划算。在各种危险的场合里,杨书毅常常冲在第一,年底一总结,他是队里和局里当之无愧的标兵模范,大会表扬,奖状挂满了他那间倒座,局里的奖励很实惠,一小碗红烧肉或者一条红烧鱼,副局长会监督他全给吃下去,杨书毅明白这是领导对他的关爱,副局其实为了没人跟他抢。物资缺乏的时候,没人关心金价,吃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要是肚子咕咕咕,谁会有心抓贼。
在食堂打饭时,杨书毅常在心里嘀咕,要我是后勤处处长,一定从国营饭庄调来几个大厨给大家烧饭煮菜,只有吃得好,警察才能全心全意抓贼。
二
在汤容容分娩杨一宁的三天三夜里,她才真心理解了母亲生下她们九个姐妹和弟弟不易,她下决心等做完月子后,一定要全心全意帮扶娘家。
让汤容容真心要感激的人还有蒋依依,这三天里这个叫蒋依依的小妹妹衣不解带地在手术室陪伴着她这个干姐姐,没有这个妹妹的照顾,汤容容觉得自己撑不下来。
当然汤容容最该感谢的杨书毅,只有在生死关头,汤容容才真切地觉得,丈夫视自己为命根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半边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半边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