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何真:“赏罚立威天花板”!用规矩拢住人心
宋太祖刚被拥戴称帝时,陈桥门的守将死活不让他进城,他只好转去封丘门,那边的守将一看见他就赶紧开门。等宋太祖正式即位,直接斩了封丘门的守将,反而给陈桥门的守将封了官——就是要明着告诉所有人:“忠诚守规矩的人,我必赏;失职讨好的人,我必罚!”
而元朝至正年间,广东的王成、陈仲玉作乱,东莞人何真向行省请命,组建义军活捉了陈仲玉。王成躲在岩洞里死守,何真围了很久都打不下来,就贴出悬赏:“谁能把王成绑来,赏钱十千。”结果王成的家奴真把他绑了出来。何真笑着对王成说:“你咋养了个‘白眼狼’害自己呢?”王成羞愧得说不出话。家奴来要赏钱,何真如数给了他,却让人准备了大汤锅,装在转轮车上。王成吓得以为要煮自己,没想到何真把家奴绑在汤锅上,下令“煮了他”,还让几个人敲鼓推车,在众人面前喊:“以后不管哪,有奴仆绑主人的,都看看他的下场!”大家都服何真“赏得合理、罚得解气”,整个岭南地区的人都真心归顺了他。
冯梦龙评论道:汉高祖杀丁公(曾放他生路却因 “不忠旧主” 被杀)、封项伯(项羽叔父却通汉),被认为赏罚失衡;光武帝封杀主求荣的苍头(奴仆)子密为 “不义侯”,更被批违背道义。而明初的何真(拒叛主、以大义归降),才是赏罚取舍的正确标杆。
【管理智慧】
一、宋太祖的“赏忠罚佞逻辑”:不是故意找茬,是“用小事立大规矩”
宋太祖斩封丘吏、赏陈桥守将,看似是“小题大做”,其实是刚开国时的“立威关键棋”——刚掌权时,所有人都在看“新皇帝讲不讲规矩、重不重忠诚”,他用这两件事明明白白传递态度:“我要的是‘守原则的人’,不是‘看风使舵的人’”,比说一百句“大家要忠诚”都管用。
1.赏“硬骨头”:让所有人知道“守规矩比讨好重要”
陈桥守将拒纳宋太祖,不是“抗命”,是“守城门的规矩”——在没收到正式命令前,哪怕是“未来的皇帝”,也不能随便开门。宋太祖赏他,就是告诉文武百官:“不管你面对的是谁,守好自己的本分、讲规矩,我就认你;反之,哪怕你提前讨好我,我也不待见。”这就像现在公司刚换老板,有个保安按规定拦住没带工牌的新老板,老板不仅没生气,反而给保安涨工资——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公司的规矩比‘给老板面子’重要,守规矩的人不会吃亏。”
2.罚“墙头草”:让所有人不敢“投机取巧”
封丘吏“望风启钥”,看似是“识时务”,其实是“失职讨好”——没守好城门的本分,只想着“抱新老板大腿”。宋太祖斩他,是敲警钟:“别以为靠讨好就能上位,失职的事哪怕对我有利,我也绝不姑息。”这就像现在公司里,有个员工为了让新老板开心,擅自把客户的合同条款改得对公司不利,老板发现后直接开除了他——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讨好老板不能突破底线,失职的‘小聪明’只会害了自己。”
二、何真的“赏罚平衡逻辑”:不是出尔反尔,是“分场合定对错,用惩罚正风气”
何真先给家奴赏钱,再把他煮了,看似“矛盾”,其实是算透了“两件事的性质不同”——家奴“绑主献贼”,从“平乱”的角度该赏;但从“人伦”的角度,“奴绑主”是大逆不道,必须严惩,不然会带坏“主仆有序”的风气。他的操作,是“既兑现承诺,又守住底线”,比“只赏不罚”或“只罚不赏”更能服众。
1.赏“有功”:兑现承诺,不寒出力人的心
何真说“绑王成者赏十千”,家奴做到了,他就如数给钱——哪怕知道家奴“绑主”不对,也没赖账。这是告诉所有人:“我说话算话,只要帮我平乱,不管是谁,该给的赏一分不会少。”就像现在公司老板承诺“谁能拿下大客户,奖10万”,一个平时表现不好的员工真拿下了,老板还是按承诺发了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只要有功劳,就能得赏,别担心‘老板会不会赖账’。”
2.罚“失德”:严惩逆伦,不让坏风气蔓延
家奴“绑主”,在当时是“突破人伦底线”的事——要是不罚,其他人会觉得“为了钱,卖主人也没事”,整个地区的风气都会坏。何真煮了家奴,还大肆宣传,是要明着说:“平乱要赏,但‘卖主求荣’的事,谁做谁死!”这就像现在公司里,有个员工为了抢同事的功劳,偷偷把同事的方案改成自己的名字,老板虽然认可方案的价值,却还是开除了这个员工——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想拿功劳可以,但不能靠‘抢别人的、踩别人的’,失德的事绝对不能忍。”
三、当代“宋太祖&何真式赏罚”案例:用规矩立威,靠平衡服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