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淘乐CEO却算透了账:“第一,拼购多欠了供应商800万货款,咱们收购了就得还,这可不是500万能搞定的;第二,咱们现在已经占了下沉市场60%的份额,再收购拼购多,肯定会触发反垄断调查,到时候罚款可能上亿;第三,拼购多的用户都是冲‘低价’来的,咱们收购了要维护这些用户,得降价,反而会拉低自己的利润。”
最后淘乐没收购,反而给拼购多推荐了几个供应链合作伙伴,让拼购多转型做“社区团购小平台”。结果拼购多没再跟淘乐抢电商市场,淘乐也没触发反垄断,还因为“帮对手转型”的操作,被媒体夸“有行业责任感”,口碑涨了不少——这就是徐达“放跑元帝”的现代版:不贪表面好处,算透后续麻烦,放手反而更安全。
案例2:项目主管不“逼死乙方”,留个缓冲期,反而保住项目进度
某建筑公司的项目主管老周,跟乙方签了合同,要求乙方3个月内完成大楼的外墙装修。结果乙方因为材料涨价,资金不够,进度慢了1个月,眼看要违约。乙方老板急得要哭:“要是违约,我们公司就得赔30万,还得破产!”
团队里有人说:“按合同来,让他们赔!不然咱们亏了!” 但老周却算了笔账:“逼他们赔,他们破产了,没人接着干活,咱们得重新找乙方,至少再等2个月,项目延期的损失比30万还大;不如给他们1个月缓冲期,咱们先预支一部分工程款,让他们赶紧买材料。”
乙方老板感动得不行,加班加点赶进度,最后不仅按时完成了,还额外帮老周优化了外墙的防水设计。后来老周再有项目,都找这家乙方合作,双方成了长期伙伴——这和徐达“放元帝”的逻辑一样:逼死对方,自己也得踩坑;留条活路,反而能互相成全。
三、评注的“关键洞察”:徐达敢放,是因为“摸准了老板的核心诉求”
评注里说,徐达敢故意放跑元帝,不是瞎赌,是因为他摸透了朱元璋的“圣德之弘”——从朱元璋之前“遥封元顺帝”(没把他当乱臣贼子,还给了个名分)、“赦免陈理封归命侯”(没杀陈友谅的儿子,反而给了爵位)就能看出来,朱元璋要的是“天下归心”,不是“斩尽杀绝”。
这放到现代职场,就是“做决策前,先摸准上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要是老板只看短期业绩,你就别随便“放跑功劳”;但要是老板要的是长期发展、口碑形象,你就可以做“看似没拿功劳,实则长期有利”的决策。比如:
要是公司老板只看“本月销售额”,你就别轻易放跑“能立马成交但长期会纠纷”的客户;
要是老板要的是“长期客户口碑”,你就可以主动帮客户解决“小问题”,哪怕少赚点短期利润——摸准核心诉求,决策才不会踩坑。
四、核心启示:想避开“抓了比放了更麻烦”的坑,记住徐达的3个“不糊涂”
徐达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糊涂地追表面功劳、不糊涂地算后续麻烦、不糊涂地摸核心诉求”。不管是企业竞争、项目合作,还是职场做事,想做到“稳稳妥妥不踩坑”,记住这三点:
1.不糊涂地“抢表面功劳”:先问“这功劳背后有啥麻烦?”
遇到“看似大功劳”的事(比如活捉敌首、收购对手、逼乙方赔偿),别先激动,先算“后续要付出多少成本”“会不会有隐患”;
徐达没抢“活捉元帝”的功,是因为算到“抓了要处理烂摊子”;淘乐没抢“收购对手”的功,是因为算到“要还债务、触反垄断”——别让表面功劳蒙蔽了眼。
2.不糊涂地“算短期账”:多想想“放了之后,长期会不会更有利?”
别只看“当下没拿到的好处”,多想想“放了之后,能不能避开风险、留个后手”;
老周没逼乙方赔偿,是因为放了乙方,能保住项目进度、还能有长期合作;徐达放了元帝,是因为放了能省麻烦、显胸怀——短期让步,可能换长期收益。
3.不糊涂地“逆着核心诉求”:先摸准“上级/公司真正要啥”
做决策前,先回忆“之前类似的事,上级/公司是怎么处理的”,摸准核心诉求;
徐达摸准朱元璋要“胸怀”,所以敢放元帝;要是朱元璋要“斩草除根”,徐达肯定不会放——摸准核心,决策才不会被骂。
【原文】徐达
大将军达之蹙元帝于开平也,缺其围一角,使逸去。常开平怒亡大功,大将军言:“是虽一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开平且未然。及归报,上亦不罪。
(评:省却了太祖许多计较。然大将军所以敢于纵之者,逆知圣德之弘故也。何以知之?于遥封顺帝、赦陈理为归命侯而不诛知之。)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