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钱翁:长远安稳比眼前省钱重要
东海有个钱翁,从普通家庭打拼致富后,想在城里买套房子定居。有人告诉他:“有套房子,其他人已经跟卖家谈好七百两银子,马上就要成交了,你赶紧去争取!”
钱翁去看了房子后,直接出价一千两银子买下了这套房。他的晚辈们不解:“这套房本来都快以七百两成交了,现在咱们突然多花三百两,不是亏了吗?”
钱翁笑着解释:“这你们就不懂了。咱们是普通百姓,卖家敢违背之前和别人的约定,把房子卖给我,要是不多给点钱,怎么堵住其他人的议论?而且,要是卖家没得到预期的利益,以后肯定还会有争端。我用一千两买了原本值七百两的房子,卖家的期望满足了,其他人也没法从这套房子上再占到好处。以后咱们在这儿生活,这套房子就能成为钱家的祖业,不会有麻烦了!”
后来,其他买房的人,很多因为卖家觉得卖价低、要求补钱,或者卖家想把房子赎回去,经常闹到打官司;只有钱家的房子,一直安安稳稳,没出任何纠纷。
别人觉得钱翁多花三百两是“吃亏”,其实他是算清了“短期成本”和“长期风险”的账——多花的三百两,本质是“买纠纷的防火墙”。既让卖家满意,避免后续扯皮,也让其他觊觎者断了念想,从根源上杜绝了隐患。
很多时候,看似“多花了钱”,实则是用小成本规避了大麻烦。比起后续可能发生的官司、争执,前期多付出的代价,反而更划算。
钱翁的智慧,在于不盯着“眼前省多少钱”,而是看重“未来能不能少麻烦”。面对可能引发纠纷的交易,他主动让利,用满足对方期望的方式,堵住所有潜在的争端漏洞。这种“不贪小利、愿吃小亏换安稳”的思路,比斤斤计较更能守住长远利益。
【管理智慧】
一、钱翁的“花钱逻辑”:不是冤大头,是用“短期小钱”买“长期安稳”
钱翁多花的300金,根本不是“乱花钱”,而是算透了“人性和纠纷的本质”——他花的是“纠纷预防费”:比以后被卖家找茬、被外人挑事、打官司法神费力,这300金太值了。放到现代,这逻辑就是“别贪短期的小便宜,宁愿多花点钱堵上所有可能的漏洞,避免后续花更多的钱、耗更多的精力去补救”。
1.多给钱是“堵众口”,避免被人挑唆生事
钱翁知道,卖家“违约卖给自己”本就容易遭人议论,要是不多给钱,之前谈好的买家、或者其他想买房的人,很可能会跟卖家说“你卖亏了,赶紧后悔”,到时候卖家一动摇,自己就算签了合同也得扯皮。这就像现在买二手房,原房主跟别人谈过价,后来愿意卖给你,你多给几万块,原房主不仅不会后悔,还会主动挡掉之前买家的纠缠——比以后原房主被挑唆违约,打官司耗半年强多了。
2.满足对方欲望是“断后患”,避免后续扯皮
钱翁觉得,卖家没拿到“满意的价格”,心里始终有疙瘩,就算当下签了合同,以后也可能找各种理由闹事(比如房子有小问题不维修、故意拖延过户)。这就像做生意转让店铺,你多给上家一点钱,让他觉得“赚够了”,他才会把核心资源(比如客户名单、供应商渠道)全交给你,不会藏着掖着给你留坑。
二、当代“钱翁式避坑”案例:不省小钱,反而少踩大雷
职场和生活里,很多人觉得“能省则省”,却没算过“后续纠纷的成本”,而像钱翁一样“愿意多花点钱避坑”的人,反而能少走很多弯路。
案例1:买二手房——小王多给5万“安心费”,避开原房主违约坑
小王看中一套二手房,原房主之前跟别人谈好150万,后来因为对方贷款下得慢,原房主想卖给小王。小王知道后,没按150万砍价,反而主动说“我给155万,但是得一周内过户”。原房主又惊又喜,立马答应,还主动跟之前的买家说“我已经签了合同,你别再等了”。
过户后,小王的朋友说“你多花5万太冤了”,小王却不觉得:“我同事之前买二手房,按低价签了,结果原房主后悔,要么加10万要么违约,同事打官司耗了3个月,律师费花了2万,最后虽然拿到房,却耽误了孩子上学。我多花5万,一周就过户,还不用担惊受怕,这钱花得值!” 后来果然有其他买家想找原房主压价,原房主直接说“我卖得很满意,不考虑了”——这就是钱翁的智慧:用小钱买“不用扯皮的安心”,比省小钱遭大罪强。
案例2:转店铺——小李多给2万“诚意费”,拿到核心资源不踩坑
小李想转一家开了5年的早餐店,店主跟他谈好20万转让,包括设备和房租。小李了解到,还有人想按18万跟店主谈,而且店主担心“接手的人做不好,砸了自己的招牌”。于是小李主动说“我给22万,但是你得帮我带一周,把配方、供应商联系方式都教给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