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迎刃而解”从不是“天生好运”,是“提前准备+精准破局”的结果。别人慌的时候,你能淡定,不是因为你比别人厉害,是因为你比别人“想得多、留后手、练得熟”——把这三点做到位,再难的坎,也能像庖丁解牛一样,稳稳拆过去。
【原文】
危峦前厄,洪波后沸;
人皆棘手,我独掉臂。
动于万全,出于不意;
游刃有余,庖丁之技。
集“迎刃”。
下面,让我们进入《迎刃》古代经典案例:
子产:“平谣言别硬怼”,用“顺民心+合情理”比“破迷信”更管用
郑国的良霄(字伯有)被杀后,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有人说梦见良霄穿着铠甲走路,还说:“壬子日我要杀驷带,明年壬寅日我还要杀公孙段!”
后来驷带和公孙段真的在这两个日子去世了,国人更加害怕,都觉得是良霄的鬼魂在作祟。子产见状,就立了良霄的儿子良止,又立了公孙泄(公孙泄是子孔的儿子,子孔之前也被诛杀),用这种方式安抚人心,国中的恐慌才渐渐平息。
子太叔问子产为什么要这么做,子产说:“鬼魂有了归宿,就不会再作乱害人了。我这么做,是给良霄的鬼魂找个归宿啊。”子太叔又问:“那立公孙泄又是为什么呢?”子产回答:“是为了给百姓一个合理的说法。”
原来,只因为“鬼魂作乱”就给良霄立后,不符合礼法;所以子产顺便也立了同样有先祖被诛的公孙泄,把这事归为“延续断绝的宗族祭祀”,用符合道义的名义向百姓解释,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冯梦龙点评:子产不仅懂人与鬼之间的心理门道,更妙的是“立公孙泄”这一步!
表面是按“安抚鬼魂”的说法做事,实际用的是符合人情礼法的手段。他真正做到了把百姓的安稳放在首位,又不被“鬼魂作祟”的迷信说法迷惑。换成别人,要么盲目信鬼、慌手慌脚,要么硬斥迷信、不管百姓恐慌,子产却两头兼顾,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既安了民心,又守了规矩。
子产的智慧,在于看透“百姓怕的不是鬼,是未知和恐慌”:他没去争论“有没有鬼魂”,反而顺着“鬼魂需归宿”的说法,用“立后”的实际行动给百姓一个“定心丸”;又加立公孙泄,让这事符合礼法,堵住了非议。很多时候,面对谣言或迷信引发的恐慌,别只想着“讲道理、破谣言”,先顺着百姓的心理找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反而能更快稳定局面。
【管理智慧】
一、子产的“解慌逻辑”:不怼迷信、不搞仪式,用“人间规矩”给恐慌找出口
子产不驱鬼、不辟谣,反而立两个继承人,核心是摸透了“民众恐慌的本质——不是真信鬼,是怕‘未知的威胁没处安放’”。当时老百姓怕的不是“伯有本人”,是“连高官都能被鬼魂‘杀死’,自己更没安全感”;而“立后”相当于给大家一个“心理安慰剂”:伯有有了继承人,“鬼魂”就“安心了”,不会再乱害人——这不是信鬼,是用“老百姓能理解的方式(续香火、安鬼魂)”,按“人间道义(继绝宗嗣)”解决问题,比硬说“别信谣言”管用多了。
放到现代场景(社区迷信恐慌、企业谣言焦虑、校园传言恐惧),这个逻辑就是“遇到‘靠理性辟谣没用’的恐慌,别硬怼‘你别迷信’,要给恐慌找个‘合理出口’——用大家能接受的规矩、能感知的行动,让大家‘心里有底’,恐慌自然会散”。
当代案例1:社区传“老楼闹鬼”,物业不辟谣,搞“楼史温情展”化解恐慌
某老小区有栋30年的老楼,最近总有人传“晚上能听见楼道有脚步声,是以前住这儿的老人鬼魂回来了”,甚至有住户说“家里东西莫名移位,肯定是闹鬼”,吓得好几户想搬家。
物业没贴“禁止迷信”的告示,反而搞了个“老楼故事展”:
1.找楼里住了20年以上的老居民,收集他们的老照片(比如以前楼里办春晚、帮邻居修水管的照片)、手写故事,贴在楼道墙上;
2.在一楼大厅摆个“楼史角”,放着老楼建设时的图纸、居民捐赠的旧物件(比如80年代的缝纫机、老电表),还请老居民每周来“值班”,给年轻人讲楼里的暖心事儿。
结果没两周,没人再提“闹鬼”了——住户们看了老照片、听了暖心故事,觉得“这楼里都是人情味,哪有什么鬼魂”,反而更爱这栋楼了。要是物业当时硬说“别瞎传,哪来的鬼”,只会让住户觉得“物业不重视我们的害怕”,反而更想搬家。
当代案例2:企业传“办公室风水差”,老板不请大师,改环境给员工“掌控感”
某互联网公司搬新办公室后,接连出了几件小事:有员工摔了一跤、两个项目临时被叫停、有人电脑坏了丢了文件。于是有人传“新办公室风水不好,靠窗的工位冲‘煞气’”,连部门主管都开始“换工位避煞气”,员工心思全不在工作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