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胡世宁:“解难题别治标”,用“提前储备+长期渗透”比“临时应对”更高效
费宏:堵漏洞“提前囤”,断了请托路
铸印局按规定设大使、副使各1人,还有2个拿俸禄的儒士岗位。每当这些岗位空缺,来报名考试的人不下几千,其中一半都托了关系,负责这事的人每次都特别难处理。
费宏当吏部尚书时,在2个在编儒士之外,提前选拔了4个“候补人员”和4个“练字学徒”,按顺序排好队等着补空缺,算下来这一安排能覆盖十多年。从此之后,想报名考试的、想托关系的人,一看没机会,全都不来了。
胡世宁:驯土官“从小管”,消了反叛心
少数民族土司的职位是世袭的,但每次交接都要层层审核,审核的人还趁机向土司索贿。土司们因此心怀怨恨,经常反叛,也看不起朝廷官员。
胡世宁(胡公)定下规矩:土司家生了孩子,必须立刻上报官府;家里有要世袭职位的子弟,到了10岁,每月初一十五或者官府有事召集时,土司都得把孩子带来见太守。太守会记录下孩子的年龄、相貌,相当于提前备案。等土司父亲或兄长去世,官府就按之前的备案,直接帮子弟向朝廷申请世袭职位。土司们对此特别满意,也真心服从朝廷管理。
冯梦龙点评:不止省了临时审核的麻烦,还让土司子弟从小习惯太守的管束,慢慢磨掉他们身上的桀骜脾气,这真是绝妙的办法!
费宏不盯着“每次空缺怎么筛人”,而是提前储备好未来十多年的人选,从根源上断了“数千人争抢、托关系”的可能;胡世宁不纠结“每次世袭怎么防索贿”,而是从小给土司子弟“备案+见官”,既避免了审核漏洞,又悄悄驯化了土司后代,从长远解决了反叛问题。两人都没头疼“眼前麻烦”,而是用“长期布局”的思路彻底治本。
费宏和胡世宁的智慧,在于看透“短期应对只会反复出问题,长期布局才能一劳永逸”:费宏抓“岗位空缺有规律”的特点,提前囤人堵漏洞;胡世宁抓“土司世袭靠后代”的关键,从小渗透改习性。很多时候,面对反复出现的难题,别只想着“这次怎么解决”,先找问题的根源(如岗位缺口、世袭制度),用“提前准备”或“长期影响”的方式干预,反而能彻底摆脱“头疼医头”的困境。
【管理智慧】
一、费宏:铸印局补员“卷疯了”?提前囤8人按序补,请托的全歇菜
铸印局(管铸造官印的部门)按规矩设大使、副使各1人,还有2个“食粮儒士”(拿俸禄的文职)名额。可这2个儒士岗一有空缺,来报名的能有几千人,一半还带着“领导打招呼”的请托,负责这事的人每次都头大——录了走后门的,其他人有意见;不录,又得罪领导。
费宏当吏部尚书时,一看这情况,没搞“临时考试筛人”那套,反而玩了波“提前囤货”:在现有2个儒士之外,额外找了4个“听缺人员”(等着补岗的储备者)、4个“习字人员”(练过官印相关文书的新手),按“能力排名”排好队,约定“以后有空缺,就按这个顺序补”。这么一算,这8个人够补十好几年,根本不用再对外招人。
结果之前挤破头报名的、托关系的,一看“名额早定好了,按顺序来,没空子钻”,全蔫了——铸印局补员的烂摊子,就这么悄没声儿解决了。
核心逻辑:不跟“临时争抢”较劲,提前锁死“补员通道”,断了请托的空间
费宏的聪明在于算透了“请托的死穴——得有空子钻”。要是等岗空了再招人,几千人抢2个名额,领导才好打招呼;可提前把“未来十几年的储备人选”定好,按规矩排队,既没得罪想报名的人,又让“走后门”的没理由插手——你总不能让已经排好队的人让位置吧?
这就像“公司某岗位总有人走后门抢,HR不临时招人,反而提前建人才库,把未来3年的储备者定好,按考核补岗”——没了“临时空缺”的空子,请托自然就没了。
当代案例:国企财务岗“总被打招呼”,HR提前建储备库,3年没人走后门
某地方国企的财务岗,每次有人退休或离职,总有领导给HR打招呼“安排我亲戚/下属”,HR要么得罪领导,要么招进来的人不专业,财务出错好几次。
新HR总监学费宏的思路,没硬刚,反而做了三件事:
1.摸需求:算好未来3年财务岗会有4人退休,需要4个储备;
2.建库锁人:从应届毕业生里挑6个“财务相关专业+有初级证”的,跟学校签“定向培养协议”,先在公司实习6个月,按“考勤+实操成绩”排名;
3.定规则:以后财务岗空缺,就按储备库的排名补,补完再从下一届应届生里补库,全程公示名单和成绩。
结果3年里,财务岗补了4人,全是从储备库按顺序来的,没一个领导打招呼——因为规则透明,提前定好了人,领导也不好意思开口;招进来的人因为提前实习过,上手快,财务再也没出过错。要是当时硬拒领导,要么HR被穿小鞋,要么招进来的人更差,反而更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