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半信半疑,没派支援,只让门店按老吴说的做。结果两周后,竞品的低价促销没撑住,客户又回流了,门店不仅没亏,还比上月多赚了5万——这跟王琼拦着发兵一模一样:懂当地情况的人,知道“危机没那么大”,乱派支援才是真坑,反而耽误事。
当代案例2:职场“项目喊帮忙,老员工拦着:我们自己能搞定”
公司做一个线上活动,负责的小组说“用户量没达标,要技术部派两个人来帮忙做推广页面,不然完不成KPI”。技术部经理想派人,老程序员小张却拦着:“不用!他们小组手里有之前的推广素材,只要把文案改改,用现成的模板就能做页面,我们派人去,还得花时间对接需求,反而慢;再说,他们自己做,还能学本事,下次就不用总找我们了!”
技术部没派人,让活动小组自己改模板,结果小组用了半天就做好了页面,最后用户量还超额完成了——这就是王琼的“懂行逻辑”:不是不帮忙,是知道“对方自己能搞定”,乱插手反而添乱,不如让他们自己解决。
二、王琼的“激励用人术”:不抠小钱,把“结余”赏给干活的,换命拼
王琼当年在西北修花马池一带的边墙时,派了两个指挥负责这事。这俩人特别卖力,不仅把边墙修得特别坚固,还省了不少钱,最后有两千多两“结余款”(羡银),他们拿着钱去找王琼汇报。王琼却大手一挥:“这一带的城墙是西北的要害,你们能尽心把这事办好,这点小钱算啥!直接赏给你们了!”
后来北虏来犯,王琼直接派这两个指挥带兵抵抗,俩人跟打了鸡血似的冲在最前面,其中一个还为了守边战死了——你对下属大方,下属才会跟你拼命。这放现在就是“老板不克扣项目结余,反而赏给团队,团队更卖力”,比画饼、骂街管用10倍。
当代案例1:老板“项目结余赏团队,员工拼命冲业绩”
老郑开了家装修公司,去年派团队接了个大单子,项目经理小李不仅按时完工,还通过优化材料采购,省了3万块。小李把结余报给老郑,以为会被“收回公司”,结果老郑说:“这3万是你们团队省出来的,就当奖金分了,你拿1万,剩下的给团队其他人!”
小李和团队都傻了,没想到老板这么大方。后来公司遇到一个难搞的客户,要求高还压价,没人愿意接,小李主动站出来:“我来接!就算不赚钱,也得把客户留住!”最后小李带着团队熬夜改方案,不仅搞定了客户,还让客户介绍了两个新单子——这跟王琼赏指挥结余款一样:你不抠门,下属才会跟你交心,遇到事才会冲在前。
当代案例2:领导“节省经费赏下属,团队凝聚力拉满”
部门经理小王带团队做一个市场调研项目,公司给了5万经费,小王通过找免费的行业报告、自己设计问卷(没找外包),最后只花了2万,结余3万。小王把这事报给总监,总监说:“这3万你别交回来,给团队买些办公用品,再组织一次团建,剩下的给大家发购物卡——钱是你们省的,该你们得!”
团队成员拿到购物卡,还去团建了一次,都特别开心。后来公司要裁人,其他部门的人都慌,小王的团队却没人想走,还主动说“可以降点工资,跟公司一起扛”——这就是王琼的激励逻辑:不把下属当“省钱工具”,把节省的好处分给他们,团队才会有凝聚力,才愿意跟你共患难。
三、王琼的“基层拢心术”:巡边不搞特殊,好东西全分给大家,遇事才有人卖命
王琼当年总管西北三边(陕西、甘肃、宁夏)军务时,每次去边境巡查,就算是简单的午饭(中火),也得花上百两银子,但他从不吃独食,也不搞“折现自己装腰包”。当地准备的供品,比如好几只烤羊,还有其他物资,王琼自己顶多吃几口,剩下的全分给跟着的下属,连最基层的小官(下吏)都能分到一份。
所以后来西北一有战事,不管是将领还是小兵,都愿意拼命——领导不搞官僚主义,不占小便宜,愿意跟大家分享,下属才会真心卖命。这放现在就是“领导深入基层,不搞特殊化,把资源分给团队,大家才会有干劲”,比天天开动员会管用。
当代案例1:领导“出差不搞特殊,分享招待物资,团队更卖命”
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监老吴,每次去外地分公司调研,当地分公司会准备水果、零食招待。老吴从不让人只给他留一份,而是让把这些东西搬到会议室,分给分公司的产品经理、运营一起吃;要是当地请吃饭,他也会让把分公司的基层员工叫上几个,一起参加,从不单独跟领导吃。
后来公司要推一个新功能,分公司的团队主动加班测试,还提了不少好建议,新功能上线后用户反馈特别好。分公司的员工说:“吴总没架子,愿意跟我们分享,我们干活也有劲!”——这跟王琼巡边分物资一样:领导不搞特殊,把大家当自己人,下属才会真心为你做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