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明朝“工程省钱天花板”!三殿失火后,靠“废料再用+少走弯路”狂省数百万
嘉靖丁巳年四月,皇宫的三殿、三楼、十五门全被大火烧了。文武大臣开会商量修复,海盐人郑晓当时负责协助管理军队,带着三万营兵清理火灾后的焦土废墟。他先跟掌管宫廷事务的黄司礼建议:“砖瓦木石不用全运走,完好的石头、半块的石头、一尺以上的碎料,各自分类围成一堆就近放;白玉石烧成的石灰也单独堆着,砖瓦也这么分类。”没几天,省钱的机会就来了。
后来工部要把端门外的走廊改成六科和各部门的朝房,午门里面要修补被烧坏的柱墙,还得在谨身殿后、乾清宫前的隆宗、景运二门中间砌一道高墙隔开内外。太监和工部原本打算从外面运砖、运灰、运黄土调灰,一下子要调用五千辆小车,老百姓都被折腾得不得安宁。
郑晓赶紧跟黄司礼说:“午门外堆着的旧砖石和石灰有的是,全给工部修端门外的廊房;午门里面的,给太监修柱墙和乾清宫前的高墙,根本不用从外面运。”黄司礼特别高兴。郑晓又补充:“砌墙得用黄土,现在工部要找五千辆车,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而且长安门、承天门、端门、午门这些地方,只能让士兵进出,再添车辆肯定堵得走不动。现在修复工程刚启动,两宫门外有很多空地,直接在空地上挖黄土用,用完之后让士兵把清理出来的焦土填回去,再铺三尺厚的新黄土,既解决了黄土来源,又平整了空地,多方便!”黄司礼连连说“好”。
郑晓接着说:“午门里面损坏的台基石,要运到长安门外太远了。现在厚载门要修堤岸,要是让士兵把石头从右顺门运出去,走启明门前往北,路近多了,直接用这些旧石头填堤岸,不用减少工部预估的材料数量,还能省士兵的力气。”(边批:要是减了预估材料,肯定有人反对。)黄司礼还是觉得“好”。
最后郑晓说:“按老规矩,烧焦的木头要让士兵运到琉璃窑、黑窑两个厂,往返得四十里。现在这些焦木都又粗又长,不仅皇城各门不好运出去,外面街道房子密、路又窄,又难走又难转弯。而且这次火灾后,各门太监的小房子不是烧了就是坏了,得先修好他们才能住。不如把焦木搬到左、右顺门外,还有东西宝善门、思善门前后,以及启明、长庚两条长街上,让太监们自己剥焦木的外皮当柴火,里面还能用的木头随便拿回去修自己的房子。用皇城里的东西修皇城里的房,不用运出皇城四门,又省财力又省人力。”黄司礼彻底服了,连说“好”。
硬刚“面子工程”:别为了好看瞎折腾,实用才是硬道理
后来锦衣卫赵千户拿着陆锦衣的帖子来找郑晓,说:“士兵清理的焦土都堆在长安门外大街两边,外国来朝贡的人看见了不好看。(边批:净说些面子上的话)庆寿寺西边的夹道有个深坑,不如把焦土填进去。”
郑晓直接怼回去:“三殿失火,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了,有什么不好看的?谁敢把带皇家花纹的砖石填到获罪被废的太平侯旧宅里?而且之前寿宫、九庙失火,焦土都是堆在长安门外!士兵从长安大街运焦土,去的时候负重、回来空身,人能并排走,当官的也方便管理。要是从西夹道运,进去得从寺东夹道出来,路多走一半,三万人干的活只够一万五千人用,哪有让营兵给人填坑的道理!再说焦土工部还有用,等木石材料运完,要拿焦土铺路,从长安坊牌一直填到奉天殿前,每次填五寸,夯实了再填五寸,填到三尺左右,才能在上面走大车、旱船、滚石头,不然街道和走廊都会压坏。现在午门外东西两边还堆着几万担焦土,要是现在运走,过阵子还得运回来,这不是瞎折腾吗!”赵千户还想再说,郑晓直接转身走了。
请教工匠定方案:不瞎指挥,用专业办法省大钱
之后大臣们开会讨论午门台基、奉天门殿楼台基、台阶、石柱础、花板、石面的修复,吵来吵去没个结果。郑晓想说话,又怕大家不信,特意找来了资深工匠徐杲请教。徐杲虽然是工匠,但也佩服郑晓,就屏退了身边的人。
郑晓说:“现在有三件事要定:第一是午门台基,大家提议把前三面拆去一丈,重新填土砌石。这么做的话,肯定不如开国时修的坚固,万一楼盖好后旧台基没动,新台基倾斜了,得花上百万两银子返工。不如只把台基下面的龟脚石、束腰石、墩板石里,没被烧坏的留下,烧坏的凿掉烧黑的部分,大概凿深一尺五寸,再做新石补上,里面的土夯实,用杉木板挡住,肯定不会塌。三面分三个工段修,不到一个月就能完工。只有左右掖门两边的须弥座石又大又厚,不好换,得等旁边的石头换完后,像刚才说的那样凿深约二尺五寸,做新石垫上去,和旧石的空缺对齐,用铁件固定,也不难弄。”徐杲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