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明朝“硬核外交操盘手”!拿捏俺答孙子,把边境冲突变成百年和平
俺答的孙子巴汉那吉,带着奶公阿力哥和十几个骑兵来投降。地方督抚还没把消息上报,张居正已经先知道了——宰相要是不盯着边境事,哪能这么快掌握动静?他立刻写信给总督王崇古,让他核实消息真假,还反复商量对策:“这事关系太大,拿捏蒙古的关键就在这。
最近听说俺答到边境来要人,我本来还怕他放弃不要,那咱们手里攥着个‘空人质’,反而会和蒙古结仇;现在他主动来要,这对咱们太有利了。你只管叮嘱将士们,加固堡垒、清理野外物资等着他,再派人用客气话稳住他。他要是低头说好话求和,或者杀了咱们这边的叛徒赵全等人,发誓几年内不侵犯咱们边境,才能上报朝廷,按礼节把巴汉那吉送回去。但我听说老俺答到了边境却不抢劫,也不明说要孙子,这肯定是赵全等人教他的(边批:看得真透)——想引诱咱们的边将,把巴汉那吉当筹码,再趁咱们没防备时偷袭。你务必让各堡垒坚守,别轻易出战,就算他们故意示弱露破绽,也别趁机进攻(边批:咱们的士兵之前吃败仗,往往就是因为贪这点小便宜)。
多派间谍去扰乱他们的军心,或者派精锐骑兵从其他路线出发,偷袭他们的老巢,让他们在野外抢不到东西,不出十天,肯定会自己撤走,没必要非要靠杀敌立功。后来又听巡抚方金湖派去的人鲍崇德说,他亲眼见到老俺答说了些话,那些话未必全是真的。但老俺答疼孙子的心情,看着倒像真的;他不用赵全这些叛徒换孙子,大概是觉得‘用叛徒换孙子太掉价’(边批:又看透一层),不是舍不得赵全他们。巴汉那吉这小子,就像没断奶的小狗、没用的小马,留着也没什么用?咱们只是想拿他当筹码,从蒙古那儿捞好处罢了。
现在该派人去跟老俺答说,朝廷多看重巴汉那吉,让他放心;再让巴汉那吉穿上朝廷赐的红袍金带,在蒙古使者面前炫耀。他们看到咱们这么宠巴汉那吉,想要回孙子的心思就更急,主动权就全在咱们手里了。到时候再跟他们谈条件,要咱们想要的东西,肯定能成!不过老俺答虽然说得可怜,却还带着兵驻在边境,这其实是强行要挟,没见半点诚意。必须让他把有名有姓的叛徒全送进边境,撤走巡逻的骑兵,咱们才派官员按礼节送回他孙子。
要是他带着兵逼咱们‘交换人质’,那可不行——蒙古人没什么情义,说不定中途变卦;就算不变卦,只随便送几个胁从的人来凑数,那咱们国家的威严不就大受损失了!至于给蒙古封爵、开边境贸易这两件事,可办可不办。但依我看,边防的关键不在送不送巴汉那吉,而在蒙古求和是不是真心。要是他们真有诚意,给他们封爵、允许贸易,咱们正好趁这机会修整防御工事、搞屯田增收,边境不紧张,老百姓也能安心种地。他们要是遵守盟约,咱们就用怀柔政策稳住他们;要是敢毁约,咱们就出兵讨伐,主动权在咱们手里,这是几辈子都受益的事。赵全这些叛徒一进边境,就立刻押送到京城,当众处死,再把他们的头传到边境示众,让叛徒们知道害怕。先把巴汉那吉移到边境住着,等叛徒全送过来,再让巴汉那吉走。要是他们敢劫持人质,就立刻斩了巴汉那吉的头给他们看,关上城门跟他们打。道理在咱们这边,肯定能打赢。阿力哥本来是引导巴汉那吉来投降的,要是把他送回去,肯定没好下场(边批:当年牛僧孺把悉怛谋还给吐蕃,留下千古遗憾)。现在蒙古那边扣了咱们的周、元两个人,正好把阿力哥扣着当筹码,绝对不能送回去。留着这个人,以后肯定有大用处,你一定要仔细考虑!”
实操落地:步步为营,把“人质交换”变成“盟约奠基”
后来王崇古派人去蒙古军营传消息,俺答想让咱们先放巴汉那吉,咱们却坚持要俺答先送回被掳走的人。俺答没办法,先送回了八十多个被掳的男女。但蒙古人性格急躁,接着就去抢劫云石堡。王崇古赶紧让守备范宗儒把自己的亲儿子范国囿、弟弟范宗伟、范宗伊送到蒙古军营当人质,换回赵全等人。俺答很高兴,立刻抓了赵全等人,把他们捆起来、戴上刑具,送到大同左卫。当时周、元两人听说变故,喝毒酒死了,咱们这才放出巴汉那吉,派康纶送他回去。巴汉那吉等人哭着告别。巡抚方逢时叮嘱蒙古使者火力赤猛克,让他别伤害阿力哥。巴汉那吉走后,到了河边,和爷爷俺答呜呜地互相安慰,朝着南方拜了五次,还派中军打儿汉等人来谢恩,上奏说:“皇帝赦免了我这个流亡的人,还这么优待我,恩情太大了!我愿意当朝廷的外臣,进贡特产。”还请求朝廷给表笺的格式和写长文表章的人。
张居正又写信给王崇古:“封爵、开贸易这事,是控制蒙古、安定边境的大策略。现在有人怀着狭隘的心思,跟着瞎起哄,只看眼前的小损失,忘了长远的好处,想搅黄这事,这不只是不忠,更是太蠢了。有人说‘讲和是示弱、开马市会引发冲突’,却不知道以前的‘和’,像汉朝的和亲、宋朝的赔款,主动权在少数民族手里,不在咱们中国,所以贾谊说那是‘倒悬之苦’,寇准也不肯同意。现在是蒙古主动称臣求封,主动权在咱们手里,和汉朝、宋朝完全不一样。至于前些年开马市,是蒙古带着兵压境,逼着咱们开,用劣质的马要咱们好几倍的好处,贸易还没结束就开始抢劫,所以先帝才禁止了。现在是他们来进贡,咱们官方开市场,让他们和边民交易,时间也就两三天,就像辽东开原的做法,跟以前的马市能一样吗?而且加强边防、保持戒备,本来就是咱们该做的事,不会因为蒙古进贡就放松。现在咱们中国人,就算亲父子兄弟约定好,还难免有背叛的,何况是蒙古人!但咱们的控制策略,本来就该这样。过去几十年,蒙古每年都来抢劫,哪次不是没盟约也抢?就算将来他们毁约,又能比过去更糟吗?那些反对的人,只想着边将不能偷袭老巢、家丁不能抢蒙古的马,只算自己的小账,忘了国家的大利益,白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我说他们不仅不忠,还很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