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沉默的羊皮卷·被经文遗忘的东方
当现实以神迹的方式,蛮横地闯入被经文精心编织了千年的世界时,那些终生与古卷为伴、自认手握真理钥匙的人,遭受了最为沉重和彻底的打击。他们并非普通的信徒,他们是学者,是考据家,是隐修院的抄写员,是古老语言的破译者,是经训的传承者。他们的信仰,深深植根于羊皮纸上的每一个字母,每一处旁注,每一代先贤的诠释之中。然而现在,他们被自己最信赖的“密友”——那些汗牛充栋的圣典与古籍——无情地抛弃了。
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深处
烛火摇曳,映照着汗湿的额头和颤抖的手指。帕特里克神父,一位毕生研究早期教父文献和先知书的资深学者,已经在此不眠不休地翻阅了三天。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原本整齐的教士袍变得皱巴巴。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羊皮纸和陈年墨水的气味,此刻却闻起来像绝望。
“不可能……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近乎偏执地快速翻动着奥利金、耶柔米的着作,查考着《以诺书》的残篇,搜寻着任何关于“遥远东方”可能存在的、指向性的神圣预言。他找到了关于巴比伦的预言,关于波斯、希腊、罗马的隐喻,甚至还有对北方歌革和玛各的警告。但关于那片被称为“震旦”或“塞里斯”的广袤土地,经文和教父们的笔下,除了将其视为世界的边缘、奇异商品的来源地之外,在神圣救恩史的宏大叙事中,几乎是一片令人心惊的空白。
“为什么?!”帕特里克神父终于崩溃,一拳砸在厚重的橡木书桌上,灰尘簌簌落下,“先知们看到了罗马,看到了君士坦丁堡,为什么看不到北京?!天使长米迦勒守护以色列,加百列传递喜讯,为什么没有一位天使,哪怕是一个暗示,指向那个即将承载神圣降临的东方都城?!” 他感到一种被背叛的剧痛。他一生奉献的学问,他引以为傲的知识体系,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轰然倒塌。他不是一个信仰动摇者,恰恰相反,他过于信仰这些文字的真实性和神圣性,以至于当现实与文字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时,他的整个世界都随之碎裂。他被上帝留下的“说明书”遗忘了。
爱资哈尔大学,古籍图书馆密室
几位顶尖的《古兰经》注释学家和圣训学家围坐在一起,面前摊开着最权威的塔巴里、伊本·凯西尔的经注,以及布哈里、穆斯林圣训集。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再找一遍,”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声音干涩地说,“关于‘东方’(??????)的每一节经文,每一个圣训片段。”
他们找到了“真主是东方和西方的主”(2:115),找到了关于达乌德和苏莱曼的权势遍及各方的描述,找到了末日来临前“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征兆。但每当他们试图将这些宏大的、象征性的叙述,与那个具体的、被称为“北京”的城市联系起来时,所有的经文都变得沉默而暧昧。没有任何一段明明白白的启示,预言天使(????????)会集体降临在那座城市,并与那里的统治者建立盟约。
“难道……难道我们理解错了?”一位中年学者痛苦地抱住头,“难道‘伊斯提赫拉夫’(被授予的代治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转移?而我们,还沉浸在过去的荣光里?” 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亵渎,却又无法抑制地滋生。他们精通阿拉伯语的每一个微妙之处,能辨析最复杂的教法问题,却无法从他们视为完美无缺的经典中,为眼前这惊天动地的事件找到丝毫直接依据。这种知识的无力感,比恶魔的出现更让他们恐惧。
耶路撒冷,犹太经学院
年轻的律法师以利,正在与他的老师,一位以博学和严谨着称的拉比进行激烈的辩论。
“拉比!《塔纳赫》里,但以理看到了四个巨兽,象征着四个帝国!为什么没有第五个?为什么没有关于东方的预言?《塔木德》里充满了对弥赛亚时代的描绘,为什么没有任何一处提到,弥赛亚时代的序幕会由天使在东方揭开?!”
老拉比花白的胡须颤抖着,他试图用“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来安抚学生,也安抚自己。但以利的问题像锥子一样刺入他的心:“我们日夜研读,遵守613条诫命,等待弥赛亚,我们认为自己是被选中的,是故事的中心。可现在,天使去了一个与我们律法无关的地方……拉比,我们是不是……是不是一直在阅读一本缺失了最关键章节的书?”
老拉比无言以对。他看着书架上排列整齐的《米示拿》、《革马拉》、《米德拉什》,这些他耗费一生心血钻研的典籍,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堵堵高墙,将他隔绝在真正的神意之外。一种被神圣叙事“边缘化”的巨大痛苦,淹没了他。
恒河畔,瓦拉纳西
一位印度教博学者(Pandit)站在圣河边,望着流淌的河水,心神不宁。他试图从卷帙浩繁的《吠陀》、《往世书》中寻找答案。经典中描绘着诸神在天界和阿修罗战斗,预言着毗湿奴的第十个化身卡尔基在末世降临。但没有任何一个故事,任何一句诗节,清晰地指向一个叫做“北京”的地方,成为诸神(或等同于诸神的存在)在人间选择的支点。他所熟悉的宇宙周期论(Yuga),似乎无法容纳这个突兀而强大的东方变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雄兵连之黎明之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雄兵连之黎明之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