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油灯噼啪作响,映照着三张激动而又无比严肃的脸庞。
“这……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我忍不住说道,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虽然限制重重,但这无疑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不,世根同志,”傅必元政委缓缓摇头,他的目光深邃,“这不仅仅是雪中送炭。你仔细想想师长说的——触发条件是‘保护人民’,兑换方向是救死扶伤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这像是在引导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根本,什么才是赢得这场战争最核心的力量。这和我们党强调的群众路线、人民战争思想,何其相似!”
傅师长重重地点了点头:“政委说得对。这个‘系统’,它似乎有自己的判定逻辑和价值取向。它鼓励的,是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它提供的帮助,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背离了这个方向,或许它就会再次沉睡,甚至……消失。”
五、坚实的起步:兑换与整合
接下来的几天,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仅限于师部核心几位领导知晓),由傅师长主导,进行了第一次谨慎的兑换。
兑换的过程无声无息,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傅师长只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独自在房间里“操作”了一番。第二天清晨,在师部后院一间临时清理出来的、由师长贴身警卫看守的密库里,赫然出现了几个标注着奇怪符号的金属箱和木箱。
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码放整齐的药品,玻璃安瓿瓶里的粉末(青霉素),锡箔包裹的药片(磺胺),还有成套的、闪着寒光、工艺精湛得令人惊叹的手术器械。另外几个箱子里,则是成卷的图纸、几本厚厚的、纸张奇特的技术手册,以及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金属锭和精密的小型零件(如合格的枪管膛线拉刀、撞针钢材等)。
傅师长指着那些药品,严肃地告诫野战医院的院长(经过严格审查和谈话后,被告知是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这些药,用法用量必须严格按我给的说明来!尤其是这种叫‘青霉素’的,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否则会死人的!”院长虽然满心疑惑,但对师长的命令和这些“天降神药”的效果深信不疑。
那些技术资料,则被立刻组织懂技术的干部(主要是之前吸收的少数伪满时期兵工厂的技术工人和进步学生)进行翻译和研究。当他们看到那些清晰的图纸和详尽的工艺流程说明时,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有了这些,咱们自己就能造出更好的手榴弹,甚至复装子弹!”
更重要的是,傅师长根据这些超前技术资料的理念,结合我们现有的条件,提出了建立“流动兵工作坊”的构想——将简单的修械、复装子弹、制造手榴弹和地雷的工序分散到根据地的各个村落,利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化整为零,隐蔽生产。这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思路。
“系统”的有限苏醒,没有给我们带来一夜之间的强大,但它像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我们这片饱经战火、亟待滋养的土地上,悄然扎下了根。它带来的,是挽救生命的希望,是技术进步的萌芽,更是对我们既定道路的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肯定。
六、前路与抉择:融入洪流的力量
夜深人静,我再次整理着近期的工作报告和下一步的整军计划。脑海中回响着傅师长白天说的话:“这个‘系统’,与其说是一种恩赐,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为何而战的本心。它的力量,必须融入我们为人民求解放的洪流之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否则,它毫无意义。”
我深以为然。这支军队的力量源泉,从来就不仅仅是武器。如今,这意外苏醒的“系统”,它所提供的有限帮助,更像是一剂催化剂,加速着我们内部的整合与成长。它让我们更加坚信,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们政治上的根本宗旨,甚至在某种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层面上,也成了一种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力量的行为准则。
窗外,靠山屯的灯火在夜色中星星点点,那是劫后余生的人们,也是我们誓死守护的希望。我知道,未来的路依然漫长而艰难,敌人依然强大,战斗依然残酷。但有了这份在守护中苏醒的、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有限”助力,我们独立师的脚步,将迈得更加坚定,更加沉稳。我们不仅是在为胜利而战,更是在为这片土地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值得守护的希望而战。这,或许才是我们,以及这悄然苏醒的力量,存在的真正意义。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