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之上,冬日的薄雾笼罩着水寨。周瑜的“退兵”行动,进行得有条不紊,却又刻意留下几分仓促的痕迹。
隶属于江东水师的艨艟斗舰,开始陆续拔锚起航,逆着江水,向蒲圻、下雉方向缓缓退去。撤退的队列算不上整齐,旗帜也有些歪斜,甚至有几艘速度较慢的粮船被“遗落”在后方,显得颇为狼狈。水寨之中,原本密集的船只变得稀疏,留下的空泊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失败后的萧条。
与此同时,各种流言开始在江夏、巴丘一带悄然散播,并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传入荆州军的耳中。
“听说了吗?江东那边闹起来了!好多将领觉得在荆州耗着不值当,都想回师去救合肥呢!”
“可不是,周都督在军议上大发雷霆,据说还摔了杯子,但也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啊。”
“孙权那边催得紧,粮草也快跟不上了,不退兵还能怎样?这荆州,怕是打不下来喽……”
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荆州水军,尤其是前线将士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巴丘水寨,文聘站在旗舰楼船上,眉头紧锁,望着江东水师逐渐远去的帆影。他身经百战,性格沉稳,自然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
“周瑜用兵,诡诈多端。如此明目张胆地退兵,还散播这等流言,其中必然有诈。”文聘对身边的副将说道,“传令各营,加强戒备,多派哨船探查,谨防其佯退实进,杀个回马枪!”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文聘这般冷静。荆州军新得沙羡大捷,士气正旺,不少中下层将领和士卒眼见“敌军败退”,难免生出骄矜之心。
“将军未免太过谨慎了!周瑜小儿,定是怕了我荆州水军!”
“就是,沙羡一把火,烧得他们胆寒了!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若能趁势掩杀,说不定能一举重创周瑜,那可是天大的功劳!”
类似的议论在军营中悄悄流传,一种求战心切的情绪,在部分将士心中蔓延。
江东“退兵”的消息和前线将士的请战呼声,很快便被快马送到了襄阳前将军府。
陈暮召集麾下文武,再度议事。这一次,气氛与之前应对吕贡时截然不同,带着一丝亢奋与躁动。
“使君!周瑜势衰退兵,军心涣散,此乃天赐良机!末将愿率本部水军,出寨追击,定要那周瑜小儿好看!”一位水军裨将军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战意。
“末将附议!江东鼠辈,惯会虚张声势!如今狼狈而逃,正宜痛打落水狗!若能缴获其舰船,我水军实力必将大增!”另一将领也激动地说道。
文聘不在场,他的稳重意见由信使传达,但在这种“必胜”的氛围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就连一些文官,也认为这是扩大战果,进一步削弱江东的好机会。
王粲沉吟道:“周瑜非易与之辈,退兵之举,确有可能为诱敌之计。然,其内部流言四起,亦非空穴来风。孙权面临合肥压力,抽调周瑜兵力或粮草,也在情理之中。或许,是真有困难,故而退兵?”
崔琰则持重一些:“无论真假,我军新胜,贸然追击,若中埋伏,则沙羡之功,恐毁于一旦。不若稳守营寨,观其后续动向。”
这时,骑都尉吕贡忽然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中央特使特有的矜持:“前将军,末将以为,战机稍纵即逝。朝廷委任将军都督荆州,乃期望将军能扫平叛逆,安定东南。如今敌军显败象,若因迟疑而纵敌,恐……朝野会有非议,以为将军养寇自重。”
他这话语看似站在大局角度,实则隐含机锋,将“纵敌”与“养寇自重”联系起来,无形中给陈暮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若陈暮坚持不追击,恐怕许都那边,曹操的猜忌会更深。
陈暮端坐其上,目光扫过群情激昂的诸将,又掠过面色凝重的王粲、崔琰,最后在吕贡那张看似平静无波的脸上停留了一瞬。他心中清明如镜。
周瑜此举,九成是计。那散播的流言,那“仓促”的撤退,都透着一股精心策划的味道。目的在于诱使他派出水军主力,远离坚固的水寨,在江面上进行决战,或者落入其预设的埋伏圈。
然而,看透归看透,现实的压力却不容忽视。内部将士的求战之心,需要安抚,否则会挫伤锐气;外部来自许都的猜忌和吕贡隐含的威胁,更需要应对。若他坚持不战,不仅会寒了麾下将士的心,更会坐实曹操对他“拥兵自重”、“不肯尽力”的怀疑。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砥石,冰凉的触感让他保持冷静。这砥石,不仅要承受敌人的明枪,也要承受来自背后的暗箭。
良久,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陈暮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定下了基调:
“周瑜狡诈,退兵必是诱敌之计,不可不察。”
此言一出,主战派将领脸上顿时露出失望之色,吕贡眼中则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