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蕲县城下,吴军营寨连绵,却并非强攻的态势。魏延采纳了谋取之策,将这座涡水畔的坚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棋盘。
离间计在暗中发酵。魏延派出的细作,利用石韬与本地豪强陈兰的旧怨,巧妙散播谣言,称陈兰因不满石韬打压,已暗中投靠江东,欲为内应夺取蕲县。同时,又故意让一些“不小心”被魏军抓获的吴军“信使”,身上携带着伪造的陈兰与魏延“往来密信”。
石韬本性多疑,闻此流言,又见“铁证”,顿时对陈兰疑心大起。他先是削减陈兰部曲的粮饷,后又调其驻防远离城门的次要地段,甚至派心腹监视其举动。陈兰本是桀骜之辈,受此猜忌,心中愤满难平,虽未立即造反,但与石韬的关系已降至冰点。
与此同时,邓艾从合肥调度的大量工匠和物资抵达前线。他们并未打造攻城器械,而是日夜不停地在前沿构筑土山、挖掘壕沟,摆出一副要长期围困的架势。土山之上,甚至架起了需要数十人操作的大型床弩,不时将巨大的弩箭和点燃的油罐射入城中,虽未造成大规模破坏,却给守军带来了持续的心理压力。
“魏延这是要困死我们!”石韬在城头看着城外日益增高的土山和密如蛛网的壕沟,心情愈发沉重。求援的信使早已派出,但满宠自身难保,只回复让其坚守,援兵遥遥无期。城内粮草虽还可支撑数月,但军心士气却在日复一日的围困和猜疑中不断消磨。
魏延并不急于求成。他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他甚至在一次两军阵前,亲自策马至蕲县城下,对着城头喊话:“石韬将军!满宠自顾不暇,汝阴已成孤城,援军无望!何不早降?我主吴公求贤若渴,必不负将军之才!若执迷不悟,待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声音洪亮,传入城内,更是引得守军窃窃私语。石韬面色铁青,下令弓弩齐射,魏延大笑而去,毫发无伤。
夜色下,魏延与邓艾对坐帐中。
“士载,你看这蕲县,还能撑多久?”魏延问道。
邓艾沉吟片刻:“石……石韬已如惊弓之鸟,内部不和。若……若陈兰被逼反,或……或城中粮尽,则蕲县必破。然……然满宠虽不能救,恐……恐许都方面,不会坐视淮北糜烂至此。”
魏延冷笑:“司马懿?他如今西有诸葛亮虎视陇右,东有我大军压境,看他能抽出多少兵力来填这淮北的无底洞!传令下去,围困不变,继续施压。另,多派斥候,向北侦查,看看许都方向,到底有何动静!”
淮北的僵局,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只待一个契机,便会轰然爆发。
望海镇(东鯷岛)已彻底摆脱了荒岛的模样,俨然成为东海之上一座颇具规模的军民两用港口。街道拓宽,房屋以石木结构增多,甚至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吴公祠和英烈碑。市集更加繁荣,除了盐、鱼、简陋手工品,偶尔还能见到来自南洋的香料、北地的皮货,显露出海上枢纽的雏形。
卫温的到来,为这座海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带来的不仅是远航的知识与技术,更有陈暮和庞统对海外探索的明确支持与期待。
这一日,望海镇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海图研讨会。马谡、周泰、文聘、卫温以及几位老练的船老大齐聚一堂。
卫温铺开一幅他多年心血绘制的东海、南海概略海图,上面标注着星象、洋流、季风以及一些传闻中的岛屿。
“诸位请看,”卫温手指点向东南方向,“根据古籍记载及渔民口耳相传,由此向东南,越过夷洲(台湾),在更遥远的海域,尚有亶洲、澶洲等大岛,其上或有土着王国,物产丰饶。然航线渺茫,风波险恶,且多有海市蜃楼迷惑,非熟悉海情、船只坚固、准备充分者不可往。”
周泰盯着海图,眼中放光:“管他什么洲,只要有地方,有仗打,老子就敢去!”
文聘则更关心现实:“探索远海,非一日之功。当前首要,仍是巩固望海镇,并以此为基础,向北威胁徐州沿海。卫校尉,以你之见,若欲探索夷洲,需做何准备?”
卫温答道:“文将军所言极是。探索需循序渐进。在下以为,可先组织数艘快船,以望海镇为基地,沿已知航线,先抵夷洲北部,建立临时补给点,绘制详细海图,摸清当地情势。待夷洲航线成熟,再图更远之亶洲。所需者,一为坚固大船,二为熟悉远海之水手,三为充足补给,四……需有面对未知险阻之决心。”
马谡一直静静聆听,此时开口道:“卫校尉之策,老成持重。望海镇可为此事之后盾。造船、募勇、储粮,皆可在此进行。谡可上书主公与军师,陈明海外探索之利,请拨专款支持。同时,我等于北岸之行动,亦不可松懈。可令徐承校尉,加大对郁洲山(连云港云台山)的侦查,若有可能,占据此岛,则我水师北上前沿,又可推进数百里!”
“好!就这么干!”周泰兴奋道,“一边收拾北边的魏狗,一边往海外探路,两不耽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