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蕲县城外,吴军的土山已高过城墙,床弩的射击愈发精准,日夜不停的骚扰让守军疲惫不堪。而真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内部。
守将石韬与豪强陈兰的矛盾已公开化。石韬几次试图剥夺陈兰的兵权,皆被其以各种理由软顶回去,双方部属在城内甚至发生了数次小规模械斗,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魏延派出的细作趁机加大离间力度,一封封“密信”被“无意”泄露,内容愈发露骨,直指陈兰约定于某日夜间举火为号,献城投降。
石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约定”的前一日,以商议军情为名,邀请陈兰至县府,意图将其擒杀。然而,陈兰亦非毫无准备,他早已在石韬身边埋有眼线,得知此讯,惊怒交加,知已无退路。
“石韬不仁,休怪我不义!”陈兰当即召集本部心腹,决定提前发动!
是夜,月黑风高。陈兰率数百家兵部曲,突然发难,直扑县府!城内顿时大乱,喊杀声四起。石韬闻变,急忙调兵镇压,双方在城内展开激战。
城外的魏延,早已通过城头约定的隐秘火光(此为真内应,非陈兰)得知城内生变,立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机!
“攻城!”魏延长刀前指,声如惊雷。
养精蓄锐已久的吴军主力,如同潮水般涌向蕲县城墙。云梯迅速架上,冲车猛烈撞击着已被内应悄悄破坏过的城门。城头守军因内乱而指挥失灵,抵抗微弱。
魏延身先士卒,亲冒失石,第一个登上城头,长刀挥舞,连斩数名试图堵截的魏兵,牢牢控制住了突破口。吴军紧随其后,源源不断涌入城内。
城内,陈兰与石韬正杀得难解难分,忽闻城外杀声震天,吴军已然入城,皆大惊失色。石韬心知大势已去,在亲兵护卫下欲从北门突围,却被及时赶到的吴军偏将拦住去路,混战中被乱箭射死。陈兰见石韬已死,吴军控制全城,倒也光棍,当即下令部众放下武器,向魏延请降。
天色微明时,蕲县城头飘扬起“魏”字战旗。这座涡水重镇,在经历内乱和强攻后,终告陷落。
魏延入城,迅速安抚军民,严令不得扰民,并厚葬石韬,对陈兰则予以安抚,但仍将其部众打散整编。他站在蕲县北门城楼,望着北方广袤的平原,豪气顿生:“传讯合肥,告捷主公!蕲县已下,我军兵锋,直指谯沛!”
消息传开,淮北震动,汝阴的满宠闻讯,跌坐椅中,久久无言。蕲县失守,意味着吴军已在淮北站稳脚跟,整个豫州东南门户洞开!
就在蕲县陷落的同一天,遥远的东海,望海镇(东鯷岛)码头,一场庄严的仪式正在举行。
三艘经过特别加固、装有大型水密隔舱和硬帆的“沧海舰”整齐排列,船上满载着经验丰富的水手、探险队员、工匠以及用以交换的货物。卫温一身劲装,立于为首舰船的船头,神情肃穆。周泰、文聘、马谡以及岛上军民齐聚码头相送。
马谡代表留守众人,向卫温敬酒:“卫校尉,此去沧海,前路未知,凶吉难料。然开疆拓土,扬威海外,功在千秋!望海镇全体军民,期待诸位英雄凯旋!”
卫温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朗声道:“马参军,周将军,文将军放心!温受主公、军师重托,必竭尽全力,探寻夷洲,绘我海图,扬我吴越雄风于万里波涛!不成功,便成仁!”
“扬帆!启航!”随着卫温一声令下,巨大的硬帆缓缓升起,饱孕海风。三艘沧海舰在众人的注视和祝福中,缓缓驶离望海镇码头,向着东南方向那未知的深蓝,义无反顾地前进。
周泰望着逐渐远去的船影,摩挲着下巴:“他娘的,看得老子心痒痒!等收拾完北边的烂摊子,老子也要去海外闯闯!”
文聘则目光深远:“此去若能成功,则我大吴之疆域,将不再局限于大陆。未来之势,难限量也。”
马谡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将这一刻记在心中。他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开端,江东的命运,将与这片无垠的大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送走探险船队,马谡并未停歇。他立即与周泰、文聘商议,趁魏军沿海水军新败、注意力被蕲县吸引之际,加大对郁洲山的渗透力度,并策划了一次针对朐县(今连云港海州)港口的夜间火攻,再次成功焚毁魏军战船十余艘,进一步削弱了其本就不强的海上力量。东海之上,吴军的优势愈发明显。
陇右,冀城丞相府。
诸葛亮正在听取姜维关于羌胡事务的汇报。自饿何被处置后,陇西羌胡各部明显规矩了许多,但仍有一些积弊需要解决。
“丞相,各部羌胡,多以游牧为生,不习耕种。然陇西地瘠,若单靠放牧,难以供养日益增多的人口,且易生抢掠之心。维以为,当引导其部分转向半农半牧,学习汉家耕种技术,方可长治久安。”姜维提出建议。
诸葛亮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伯约能见及此,深得治理之要。此事便由你负责,可挑选适宜耕种之地,设立‘羌民屯田区’,派汉家老农指导,提供种子、农具。初时或可减免其赋税,待有收成,再行征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魏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