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拂晓,天色未明,狄仁杰四人便已收拾停当,结算了房钱,悄然离开了陈留县城。马车驶出城门时,晨雾尚未散尽,将远处的田野和道路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车内,狄仁杰闭目养神,脑中却思绪翻腾。赵铭的夜访,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已扩散开来。对手的警觉和试探,说明他们触及的绝非法简单的地方胥吏舞弊,而是一个组织严密、触角可能已深入州府层面的庞大网络。那神秘的“安”字印记,如同一个幽灵,徘徊在漕粮转运的各个环节。
“恩师,我们抵达汴州后,是否仍以游方郎中的身份活动?”曾泰低声问道,打断了狄仁杰的沉思。
狄仁杰缓缓睁开眼,眸中精光内敛:“暂且不变。敌暗我明,身份便是最好的掩护。汴州水更深,龙蛇混杂,我们需更加谨慎。元芳,如燕。”
“大人(叔父)。”两人应道。
“抵达汴州后,我们分头行事。元芳,你负责寻找合适的落脚点,需僻静、安全,且易于观察外界动静。同时,留意汴州城防、衙署及主要码头、货栈的分布与守卫情况。”
“如燕,你先行一步,设法混入汴州城内。你的任务是摸清汴州官场的大致情况,尤其是刺史、长史、司马等主要官员的为官风评、日常行止,以及城中各大商帮、尤其是与漕运相关势力的动向。重点留意,有无与‘四海货栈’类似,或可能与那‘安’字印记有关的商号、仓库。”
“曾泰,你随我身边,依旧以学生身份,协助记录、整理信息,并与我一同‘行医’,作为我们接触市井、观察民情的窗口。”
“是!”三人齐声领命,各自明确了任务。
马车沿着官道,不疾不徐地向汴州城行进。越靠近州治,官道越发宽阔平整,往来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装载着沉重货物的漕船通过水道并行,或是由大队民夫、骡马转运的粮包、盐块。空气中弥漫着河水、尘土、汗水以及各种货物混杂的浓烈气息,一派漕运枢纽特有的繁忙景象。
午时前后,巍峨的汴州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其规模远非陈留小县可比,城墙高厚,垛口森然,城楼上旗帜招展,甲士巡弋。护城河宽阔,吊桥高悬,车马人流在城门处排成了长队,接受盘查。
狄仁杰等人混在人群中,耐心等待。他仔细观察着城门守军的查验,发现盘查虽严,但主要针对大型商队和形迹可疑之人,对于他们这样看似寻常的行旅,并未过多为难。只是,他注意到,守军对带有“漕”字标识的文书、货物似乎格外关注,查验也更为细致。
顺利入城,汴州城内的繁华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街道宽阔,可容数车并行,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酒肆、茶楼、客栈、货栈、银号、当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脚夫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喧嚣的市井交响。人流如织,三教九流,士农工商,乃至异域胡商,皆可见其身影。
“果然是天下一等的繁华之地。”曾泰透过车窗望着外面,不禁低声感叹。
狄仁杰却微微蹙眉。这繁华背后,他感受到的是一种紧绷的气氛。街道上,除了寻常的巡街武侯,还不时能看到身着不同号衣、眼神锐利的便装汉子在人群中穿梭,目光扫视着过往行人,尤其是在各大衙署、码头和重要货栈附近,这种无形的监控更为明显。
按照计划,如燕在一个热闹的街口悄然下了马车,瞬间便融入了熙攘的人流,不见了踪影。李元芳则驾驭着马车,在城内看似随意地转了几条街,最终在靠近城西、相对僻静但并非荒凉的一条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名为“清源”的客栈。客栈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后院有独立的马厩和水井,且位置巧妙,既避开了主干道的喧嚣,又毗邻几条可通往不同方向的巷道,易于进退。
安顿下来后,李元芳便外出,去熟悉汴州城的布局,尤其是官署区和漕运码头的环境。狄仁杰则与曾泰在客栈稍事休息。
傍晚时分,李元芳与如燕先后归来。
李元芳汇报道:“大人,汴州城主要官署集中在城东,刺史府、漕运使衙门、河南道按察使司等皆在此处,守卫森严。漕运码头则在城南汴水畔,规模宏大,日夜不停,有专门的漕兵把守。城中几处较大的货栈,也多集中在码头附近及城西。”
如燕的收获更为具体,她今日扮作投亲不遇、寻找活计的孤女,在茶坊、酒肆、成衣铺等地方帮工打听,得到了不少信息:
“叔父,汴州刺史姓崔,名唤崔亮,出身博陵崔氏,到任不足两年,官声尚可,但据说性情较为温和,不甚揽权。州府实务,多由长史吴永德处置。这吴长史是本地胥吏出身,深耕汴州官场多年,门生故旧极多,在漕运、刑名等方面颇有势力,据说与城中各大商帮关系密切。”
“另外,汴州司马一职,自前任司马数月前因‘急病’暴毙后,一直空缺,由长史吴永德暂代其职。”如燕特意强调了“急病暴毙”几个字,这与他们之前掌握的官员死亡名单又对上了一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探狄仁杰第五部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探狄仁杰第五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