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规模的渡海远征,耗费钱粮无数,一旦受挫,不仅国力受损,他这位永乐皇帝的威望也将遭到沉重打击。
如今,前线捷报频传,大军进展顺利,最担心的局面并未出现,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
巨大的银矿眼看就能牢牢握在手中,开疆拓土的功绩也将载入史册,这一切都让他心情无比舒畅。
然而,随着捷报一同传来的,还有更多关于那支“奇兵”及其首领“何将军”的细节描述。
张辅和郑和的奏报中,都多次提及此人率先夺取对马、献策分化倭国、以及其部下作战勇猛、装备精良,却对其具体来历和陛下您的“密旨”语焉不详,似乎他们也并未得到明确的指令?
朱棣是何等精明之人?他之前被朝鲜急务和倭国银矿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暂时搁置了对这支“奇兵”的深究。
如今战事顺利,大局已定,他重新审视这一系列事件,将福建浙江的“倭患”、朝鲜的“建文倭寇”、以及对马岛的“奇兵”这一连串的事情在脑中细细串联起来。
忽然,他猛地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竟然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几分玩味和不可思议:
“呵呵...哈哈哈!好个何健旺!好个‘将军’!原来如此!原来这一切,都是你在背后搞鬼!”
他此刻几乎可以肯定,从东南沿海到朝鲜半岛,再到对马岛,这一连串看似独立却又环环相扣的事件,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
而这只手,极大概率就是那个自称奉了“密旨”的何健旺!
“好手段!好算计!”
朱棣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先是扮倭寇帮俺清理贪官,留下银矿线索;又去朝鲜把水搅浑,逼得李芳远求援;最后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俺的‘奇兵’,替俺拿下了对马岛。步步为营,硬是把俺和大明都拖下了水,非要俺来打这一仗不可!”
他实在想不通,这个何健旺如此处心积虑,甚至堪称“神通广大”,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就只是为了推动大明征伐倭国?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但无论如何,此人展现出的能力、胆识和谋略,都让朱棣感到惊叹,甚至觉得十分有趣。
他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么能“搞事”、还能把事情搞成的人了,最主要的是他打心底里不是很讨厌这个家伙。
欣赏归欣赏,但朱棣内心也升起一丝帝王本能的不快和忌惮。
如此一个不受控制、无法看透、还能凭空变出军队搅动风云的人物,放在外面,终究是个隐患。
而且,被这样一个人算计着推动了国策,让他这位皇帝的面子上也有些挂不住。
杀了他?朱棣确实动过这个念头。此人身怀异术,又知晓太多秘密,杀了最省心。
但...朱棣又确实惜才。
此人能办事,办成了大事,而且目前为止所做之事,结果都对大明有利。
杀了,未免可惜。
而且此人如此年轻,加以利用,恐大明未来几十年无忧矣。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权衡利弊。最终,他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拟旨!”他沉声道。
内侍连忙准备好笔墨。
“诏:对马岛留守参将何健旺,及其所部将士,克复险岛,搅敌后方,有功于国。然倭国战事未靖,朕心甚念。
特旨,着何健旺即刻交接防务,率领其原部人马,乘船返回大明京师觐见!朕要亲自嘉奖其功!对马岛防务,由征倭大将军张辅另行委派将领接管。钦此。”
这道圣旨,看似嘉奖召见,实则是调虎离山,釜底抽薪。
朱棣的打算很明确:
先把何健旺和他那支神秘的队伍调离前线,调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脱离其经营已久的地盘。
他要亲自见见这个何健旺,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何目的,究竟有多大本事。
见过之后,是杀是用,是囚是赏,再根据情况决定。如果能为其所用,自然是好;如果不能...京师重地,解决起来也容易得多。
至于何健旺会不会抗旨?朱棣并不太担心。
除非何健旺现在就扯旗造反,否则“奉旨回京受赏”这个大义名分,他很难公开拒绝。
“何健旺...”朱棣看着拟好的圣旨,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就让俺看看,你到底是忠是奸,是仙是妖吧。”
喜欢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