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前的李纲,此刻早已怒发冲冠,出列厉声驳斥,甚至会用辞官相胁,力主死战。
但此刻,李纲牢记太宗皇帝的教诲。
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和鄙夷,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语气竟显得异常“平和”甚至带着一丝“关切”:
“陛下,诸位同僚所言,亦不无道理。金人兵锋正盛,遣使探听其虚实、意图,确有必要。”
这话一出,不仅主战派同僚愣住了,连那些投降派官员都诧异地看向李纲,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李伯纪转性了?
却听李纲话锋一转,继续用一种完全是“为陛下切身安危着想”的口吻说道:
“然,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金人狼子野心,反复无常,前番盟约亦可撕毁,其言未必可信。若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议和之上,而疏于防范,一旦金人毁约突袭,则京师危矣,陛下...危矣!”
他特意加重了“陛下危矣”四个字,果然看到龙椅上的赵桓猛地一哆嗦,脸色更白了。
李纲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诚恳”:“故臣以为,议和可遣使尝试,然京师防务万不可松懈!此非为与金人决战,实乃为陛下之安危计,为留有退路计!”
他看向赵桓,语气几乎像是在为皇帝规划逃跑路线:“陛下当责令守军加固城防,整饬武备,至少...至少需保证四门通畅,若有万一之时,陛下之御驾...亦可确保无虞,不致...呃,陷于险地。”
他这话说得含蓄,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陛下,咱们可以试着求和,但千万别傻乎乎全信!
咱们得一边求和,一边准备好跑路啊!
万一谈崩了,或者金人不讲信用,咱们得能跑得掉!
不能再像...不能再像梦里那样被堵在城里一锅端了!
这番“曲线救国”的言论,简直说到了惊弓之鸟赵桓的心坎里!
他为什么怕?不就是怕城破之后,像那个恐怖“梦境”里一样,想跑都跑不掉,最后被俘虏、受尽屈辱吗?
现在李纲这话,简直是在为他打造“安全跑路计划”啊!
求和?可以!
但必须保证我能安全跑掉!
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那些投降派官员们,听着李纲这话,虽然觉得有点别扭,但细想之下,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加强防务是为了保证陛下安全跑路,这和他们主张求和、避免战争的核心利益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为他们主张的“和平”加了一道保险——万一金爸爸不高兴了,咱们还能跑嘛!
于是,罕见的,朝堂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主战派领袖李纲“支持”议和,但强调要加强防务以备跑路;投降派们主张议和,对李纲加强防务(为了跑路)的建议也觉得可以接受。
双方竟然在这“如何安全地求和与跑路”的基础上,达成了一种荒谬的共识!
龙椅上的赵桓见双方没有激烈争吵,反而都“体贴”地为他的人身安全着想,大大松了口气,忙不迭地点头:
“李爱卿所言极是!极是!议和要议,防务...防务也要抓!务必...务必保证四门通畅!一切...一切以稳妥为上!”
他实在是对“被困城中”有了心理阴影。
“臣,遵旨!”
李纲躬身领命,低下头,掩去眼中一闪而过窃喜。
不愧是搞政斗出身的太宗皇帝,果然料事如神!
只要不正面硬抗,顺着皇帝怕死想跑的心思,确实更能推动一些事情。
稳住职位,掌握部分实权,暗中布局,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
而议和的差事,毫无悬念地落到了那些剩余的投降派官员手中。
赵桓这惊弓之鸟虽觉得李纲虽然“深明大义”懂得跑路的重要性,但毕竟是主战派出身,万一派他去议和,态度不够“恭顺”,激怒了金人爸爸,反而引火烧身,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还是让那些一向善于“卑辞厚礼”的投降派去办这事更“稳妥”一些。
投降派们欣然领命,摩拳擦掌,准备再去上演一出“花钱买平安”的好戏,幻想着能重复“澶渊之盟”的“荣光”。
而就在这个空档,李纲谨遵太宗皇帝赵光义的指示,再次求见钦宗。
殿内,李纲一脸“忧国忧君”的沉重表情,对着坐立不安的赵桓躬身道:
“陛下,议和之事虽已交由张大人等操办,然金人凶顽,贪得无厌,前车之鉴不远,臣恐其条件苛刻,甚至...甚至有扣押使者、羞辱天朝之举。届时和议不成,反损国威,更恐激怒金虏,加速其进兵啊!”
赵桓一听,更害怕了:“那...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他现在只觉得满朝文武,就李纲最“体贴”他最懂他“保命第一”的核心诉求。
李纲见火候已到,压低声音,语气极其“诚恳”地为皇帝分析:“陛下,正所谓有备无患。议和,是文的一手。武的一手,亦不可废!非为与金人决战,实乃为陛下之安危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