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见bug的“排查流程图”——把终端运行中遇到的20个常见bug,做成了分步排查图,比如“定位不准→先查信号强度→再查芯片参数→最后查安装位置”,每个步骤都写了“用什么工具测”“参考值是多少”。
第7章:互联网接口的“兼容技巧”——写了终端与后台对接时的接口设计,比如“如何处理网络波动导致的数据丢失”“如何兼容不同商户的收银系统”,附了接口文档的模板。
第8章:物联网的“未来趋势预判”——结合自己的观察,写了“硬件轻量化、数据智能化、场景细分化”,还提了“中小商户的需求会更具体,别做‘大而全’的产品”。
每章后面,他还加了“实战问答”,把小王、小陈以前问过的问题,还有商户反馈的疑问,都整理进去,比如“芯片坏了怎么快速更换”“数据同步延迟怎么排查”,答案都写得具体可操作,不绕理论。
周末的时候,建军特意约了周老在茶馆见面。周老是他在南方电子的老同事,退休后做技术顾问,对硬件和互联网都很懂,他想让周老帮忙看看框架,提提意见。
“老周,这是我写的书稿框架,你帮我看看,有没有哪里不实用的。”建军把打印好的框架递过去,有点紧张——这是他第一次写东西,怕自己写的内容太“老套”,没人看。
周老戴着老花镜,一页页仔细看,偶尔停下来,在纸上画圈。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抬起头,眼里满是惊喜:“建军,你这书太实用了!现在市面上的物联网书,要么光讲理论,要么只说软件,像你这样把硬件选型、bug排查、商户沟通都写透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他指着“硬件选型”那章:“你这对比表太详细了,我上次帮一家小公司选芯片,还查了半天资料,要是早有你这表,能省不少事。还有这个谈判技巧,太实在了,年轻人跟供应商打交道,最缺的就是这个。”
“真的有用吗?”建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我还怕写得太细,没人愿意看。”
“怎么会!”周老拍了拍他的手,“现在做物联网的年轻人,很多都是软件出身,不懂硬件,你这书刚好补了这个缺口。我认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回头我帮你推荐推荐,肯定能出版!”
离开茶馆时,阳光正好。建军拿着修改后的框架,走在街边,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他想起职场上的边缘化,想起张昊和陈总的冷漠,突然觉得那些都不重要了——就算在公司里没人认可他的价值,他还能通过这本书,帮到更多像他一样的技术人,帮到更多需要的商户。
回到家,他把周老的评价告诉秀兰和李梦,李梦立刻说:“爸,那以后我的信息技术作业,是不是可以抄你的书了?”
秀兰笑着拍了她一下:“别瞎说,你爸的书是给别人参考的,不是让你抄作业的。”
建军看着母女俩的笑容,走进书房,打开电脑,在书稿的扉页上,又加了一行字:“感谢秀兰的陪伴,感谢梦梦的画,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屏幕上,光标跳动着,像一颗正在生长的种子——他知道,这本书不仅是他技术经验的总结,更是他自我救赎的开始。就算职场的路再难走,他还有这些珍贵的东西,还有爱他的家人,还有属于自己的“微光”。
喜欢潮落无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潮落无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