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的深圳,凌晨1点的钟声刚过,窗外的街道早已没了白日的喧嚣,只有零星的路灯还亮着,在楼下的柏油路上投下细长的光影。李建军坐在书房的书桌前,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潮热的空气浸出一片浅印,旧笔记本电脑的风扇还在“嗡嗡”低转,屏幕上停留在“低功耗优化”章节的空白处——光标闪了又闪,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却迟迟没能落下。
“到底是哪款电容来着?”他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小声嘀咕。写这章时,他想把2008年那场“功耗攻坚战”写得再细致些——当时商户反馈终端三天就要换一次电池,抱怨“换电池的钱比省的电费还多”,他带着小吴、小陈在实验室泡了整整一周,测了30种不同型号的电容,才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那款。可现在,他只记得电容的外形是贴片式,具体的型号和参数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文档里的“测试数据记录表”空着大半,像块没补好的补丁。
建军推开椅子,蹲下身,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里面藏着一个铁皮盒,是他从南方电子离职时带出来的,跟着他搬了三次家,盒身已经锈迹斑斑,却被擦得干干净净。他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码着当年的物件:有2007年第一版物联网终端的芯片样品(边缘还留着焊接的锡点),有手绘的供电线路图(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了修改痕迹),还有一沓泛黄的测试记录纸,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电流、电压数据。
他的手指在纸堆里翻找,突然触到一张折叠的电路图——展开来,是2008年测电容时画的,右上角用蓝色水笔写着一行字:“李总,这款电容测试通过,功耗能降15%,小陈说以后再也不用熬夜测电容啦!”字迹歪歪扭扭,是小吴的笔体。
一瞬间,实验室的场景突然涌进脑海:2008年的冬夜,实验室的空调坏了,小吴裹着羽绒服,手里举着万用表,哈着白气报数据:“李总,104型电容,待机电流8.2mA!”小陈在旁边记笔记,笔尖在纸上“唰唰”响,还不忘调侃:“要是再找不到,咱们就得抱着电容样品过春节了!”当时他笑着说:“找不到就不放假,总能找到合适的。”最后测出那款能降15%功耗的电容时,三人还偷偷在实验室吃了桶泡面,庆祝“阶段性胜利”。
可现在呢?小吴被调去创新业务部写拉新文案,小陈跟着林记民做直播功能的测试,曾经热闹的团队散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守着旧项目。建军的视线慢慢模糊,一滴眼泪落在电路图上,晕开了“15%”那几个字。他赶紧用手背擦眼睛,却越擦越湿——不是心疼自己,是心疼那些没说完的技术方案,心疼小吴眼里藏不住的委屈,心疼曾经一起拼过的日子,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还没睡啊?”书房门被轻轻推开,秀兰端着一个白瓷杯走进来,脚步放得很轻,怕打扰他。她把杯子放在桌角,杯壁上还冒着热气,是温好的牛奶:“刚才路过你书房,看见灯还亮着,给你热了杯牛奶,垫垫肚子。”
建军赶紧把电路图折好,塞进铁皮盒,想掩饰泛红的眼睛,却被秀兰看穿了。她没追问,只是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放在他面前的键盘上——照片里是一面红色的锦旗,上面写着“技术救星,商户福音”,落款是“福田区福华社区超市,2009年10月”。
“你还记得这个吗?”秀兰的声音很轻,“当时这家超市快倒闭了,装了咱们的终端后,客流多了三成,老板娘特意送了这面锦旗,还非要请咱们吃饭。”她指着照片里的锦旗,“你看,这些都是你做的实事,不是没用的‘旧业务’。把这些写下来,能帮更多像老板娘这样的商户,比在公司争那些虚的强多了。”
建军盯着照片,想起2009年老板娘送锦旗时的样子——她握着他的手,眼泪都快掉下来:“李工,要不是你的终端,我这店就真的撑不下去了,我儿子的学费都没着落。”当时他觉得,再累都值。
他拿起牛奶,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熬夜的干涩。这时,他注意到电脑屏幕旁边贴了张便签,是李梦的字迹,娟秀又工整:“爸,今天信息技术课,老师说‘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最珍贵,比任何奖状都有用’。你写的书里全是能解决问题的知识,肯定特别珍贵!我把你的样章拿给老师看,老师说想跟你借原稿参考呢!”
便签的右下角,还画了个小小的芯片,芯片旁边写着“加油”两个字。
建军摸着便签上的字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暖了一下。他重新打开铁皮盒,翻出2008年的电容测试记录纸——在最下面一页,终于找到了那行关键数据:“104型陶瓷电容,耐压50V,容量100nF,终端待机功耗从8mA降至6.8mA,单台成本增加0.5元”。
他坐回电脑前,手指重新放在键盘上,这一次,没有了犹豫。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他慢慢地、一字一句地敲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落无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潮落无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