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房内重归死寂。
司马懿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值房外不远处的庭院里,传来清晰的、节奏快得惊人的脚步声,那是司空府新组建的“督邮”小队在执行曹操“一日一报、三日一核”的严苛指令。脚步声整齐划一,带着一种机械般的冷酷效率。角落里,一座崭新的铜质沙漏,细沙以恒定不变的速度精确落下,无声地切割着时间。墙壁上,一张经过改良、标注着各郡县位置、里程与预计行军速度的巨大舆图,其精细和实用程度远超司马懿过往所见。
司空府,这座庞大的权力机器,在它的新主人手中,正以一种迥异于时代、近乎非人的精密与高效运转着。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丝丝入扣,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最短路径、最大产出。这种高效本身,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场域。
司马懿缓缓踱步到长窗前,目光投向窗外司空府井然有序、却透着一股冷硬气息的庭院。他的脸色在斑驳的窗棂阴影下显得有些晦暗不明。方才掾吏那由衷的赞叹,此刻在他心中激起的并非得意,而是更加深邃的寒意。他缓缓抬起右手,这只手刚刚批阅了那些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公文。指骨修长而苍白,指甲修剪得极短,指腹因常年握笔和翻阅竹简带着薄茧。然而此刻,这只蕴含智慧的手,指尖竟在不易察觉地微微颤抖。并非恐惧,而是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东西在冲击着他认知的基石。
“本初公病重垂危,几近崩卒,邺城旦夕可破……此乃天赐良机!” 这是月前他与曹丕私下密谈时,基于情报和他对袁绍身体状况的推算,做出的斩钉截铁的论断。他向来深信自己对人心、对局势、对身体衰变规律的洞察与掌控力。那些复杂的、需要长期调养才可能恢复的重伤脉象,他以为自己早已吃透。
然而,袁绍活了。
不仅活了,还在邺城顶住了五路诸侯的围攻,如今更在河北掀起了一场几乎动摇世家根基的新政风暴!这绝非单纯的天命眷顾,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强大的、他司马懿无法理解、甚至无法窥探其运行逻辑的“变数”!
这个“变数”,不仅仅体现在袁绍奇迹般的生还上。更体现在眼前这座司空府的运转之中。
曹操对司隶地区的接收与整合,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条理之清晰、资源调配之精准……简直匪夷所思!那些新奇的表格、编号、流水线式的流程、标准化的度量……它们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完全陌生的、与“天人感应”、“仁德教化”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它冰冷,高效,目标明确,摒弃了一切繁文缛节和模糊的“大体”,追求的是每一个细节的可控与结果的最优化。这种效率,强大到令人窒息,也陌生到令人恐惧。
司马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司空府深处,那扇隔绝了所有视线、弥漫着硫磺与金属气息的厚重铁门方向。接收董卓遗产……那传说中的“雷火”之力……是否也与这种冰冷高效的思维同出一源?是否也属于那个庞大“变数”的一部分?
“变数……” 他无声地咀嚼着这两个字,声音低沉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如同毒蛇在洞穴中吐信。那是一种巨大的、足以颠覆所有已知规则与秩序的力量。它像一颗投入历史死水潭中的陨石,激起的涟漪正在迅速扩散,将一切引向不可预测的深渊。是机遇的惊涛?还是毁灭的狂澜?亦或……两者皆是?
夜色如墨,沉沉地覆盖着重建中的许都。作为曹操新的政治军事中心,此地的喧嚣尚未完全平息,但司空府深处,却已沉寂下来。
司马懿值房内的灯火,是整座府邸最后熄灭的几盏之一。当值夜的更夫敲过三更的梆子,那扇厚重的门扉才被轻轻推开。司马懿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幽魂,悄然步出。他没有立刻离开,反而转向府邸偏僻的西苑。这里尚未完全整饬,残破的亭台和嶙峋的假山在夜色中勾勒出狰狞的剪影。
他走到一片相对开阔的碎石地。这里原本是前朝某个公卿府邸的后花园一角,如今荒芜破败,唯有一张粗糙的石桌尚存。司马懿没有点灯,月光清冷地洒下,勉强照亮方寸之地。他默默地从怀中掏出几样东西,极其谨慎地放在冰冷的石桌上。
首先,是一捧从司隶不同工坊搜集来的粉末样品——普通的木炭粉末、带着刺鼻气味的硫磺碎粒、取自官营盐场的硝石结晶。它们被仔细地分开,盛在小小的素绢袋中。接着,是一块边角料——某种经过反复锻打、呈现出奇异银灰色纹理的坚硬金属片,这是从洛阳接收的“特殊匠坊”流出的废弃试材,极其坚韧。最后,是一张已经发脆的旧纸,上面用他特有的、瘦硬而略显潦草的笔迹,抄录着几个残缺的、意义不明的符号: “KNO3…75%”, “S…10%”, “C…15%”, 以及一个被反复圈出的、结构复杂的化学式轮廓——那是他潜入匠坊外围库房,冒险从一张被风吹落的废纸上临摹下来的片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