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如星火燎原,廉价书籍冲破世家知识的藩篱。
蔡琰熬尽心力编纂蒙学教材,却不知墨香渲染的文字战场更甚刀光剑影。
旧势力恨之入骨,从撕毁书籍到散布谣言无所不用其极。
当第一本被篡改的毒教材在青州蒙学课堂上被发现,书页上的墨迹仿佛流淌的毒汁。
腊月未尽,许昌城东那片新辟的“启明里”,却已透出早春般勃然的生气。这里的屋舍青砖黛瓦,虽非雕梁画栋,却端方整齐,全然不同于市井的喧杂。白墙之上,新炭涂写的“许昌官立启明蒙学”几个硕大隶书,墨迹犹湿,在冬阳下泛着沉实的光。卯时正,肃穆的钟声自蒙学正堂屋脊悬挂的青铜钟内悠悠荡开,清越穿云,压过了周遭街衢上清晨惯有的叫卖与车轮声。
一群半大的孩子,大的不过十岁出头,小的才七八岁,穿着浆洗得发白或打着补丁但干净的布袄,被父母或家中兄姊牵着手,有些羞怯又难掩兴奋地汇聚在学堂大门前宽阔平整的砂石空场上。孩子的眼神,带着初窥陌生世界的惶惑,更闪烁着纯净的好奇光芒,如同被晨露洗亮的星辰,在他们小小的、被冻得通红的脸上显得格外明亮。朴素而整洁的衣衫下摆,不时随着他们不安挪动的脚步轻轻晃动。陪伴的家长大多是农人、匠户、小商贩模样,布满风霜的脸上交织着期盼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局促,他们粗糙的手掌紧紧攥着孩子的小手,似乎要将自己未能企及的梦想,通过这粗糙的接触传递过去。
“肃静——!”
一声清越响亮的呼喝,仿佛利剑劈开空场上嗡嗡的私语。一个身着素色深衣、发髻一丝不乱的中年儒生,立于学堂高阶之上,正是蒙学首任“学监”郑玄。他目光沉静如古井,缓缓扫过人群。原本有些骚动的空气,瞬间沉凝下来。家长们的呼吸放轻了,孩子们也下意识地挺直了小小的脊背,仰起脸,带着敬畏望向那高处。
郑玄微微颔首,声音沉稳地穿透清冽的空气:“开蒙启智,乃朝廷新德,亦尔等子孙之幸!自今日始,尔等稚子,无论出身,只问向学之心!学堂之内,一应书本、纸墨、算筹、桌案,皆由官府支应!望尔等晓谕子弟,勤勉受教,莫负此旷世恩典!”
话音落下,早有十数名同样身着素净葛布深衣的年轻助教,手捧一摞摞方方正正、散发着崭新气息的物事,鱼贯而出,分列道旁。当那些物事被郑重其事地分发到每一个孩子手中时,人群里终于抑制不住地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充满惊奇的骚动。
那竟是一摞摞装订齐整的书册!封面是坚韧的桑皮纸,上面用浓墨印着清晰无比的字样:《蒙学千字文》、《蒙学算经初阶》、《农事月令图说》……翻开内页,并非竹简木牍,也非造价高昂的缣帛,而是厚实耐磨的楮皮纸。其上密密麻麻,竟是一个个如同活字印版上复刻下来般大小完全一致、清晰无比的字迹!这些字,不再是世家藏书阁里仅供瞻仰的孤本上的墨宝,它们被完美地复制了千百倍,每一个笔画都清晰、硬朗,带着墨与纸浑然天成的独特触感,散发着浓郁而质朴的墨香。
一个瘦小的男孩,生着一双格外大的眼睛,颤抖着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蒙学算经初阶》的封面。指尖触到的纸面微糙而厚实,像摸着一块珍贵的土地。他深吸一口气,鼻子凑近书页,那从未闻过的、混合着植物纤维与松烟墨的浓烈气味瞬间涌入肺腑,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熨帖了他紧张的心神。
“爹……”他下意识地抓紧了身边父亲粗糙如树皮的手掌,声音带了点难以置信的哽咽,“这……这是书啊!给我的书?”
他的父亲,一个脸庞黝黑、手掌布满厚茧的铁匠,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他只是更紧地回握住了儿子冰凉的手,用力地点着头,浑浊的眼眶里,有滚烫的东西无声地积蓄着。他这辈子在铁砧上砸过无数的铁,火星四溅,但那都是为别人打造器物。此刻,儿子手中这崭新的、沉甸甸的书册,才是他从未奢望过的、真正能砸开命运的东西。
“跟我来!”助教的声音再次响起,温和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
孩子们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懵懂而顺从地排成不甚整齐的队列,捧着他们人生中第一份来自“圣贤”的馈赠,踏过那高高的木门槛。门内,是窗明几净的敞轩学堂,一排排矮几矮凳整齐列置。当孩子们被引至各自的位置坐定,助教便拿起粉笔——一种由雪白细腻的石膏烧制而成、能在刷了黑漆的木板上留下清晰痕迹的新奇玩意,转身在那块巨大的“黑板”上,一笔一划,稳稳地写下了三个大字:
人、口、手。
“跟我念——”助教的声音在安静下来的学堂里清晰回荡,“人!”
“人——!”几十个小嗓子汇聚在一起,稚嫩而响亮,带着初生牛犊般的无畏,冲出窗外,惊起了檐下几只停驻的麻雀。麻雀扑棱着翅膀飞向铅灰色的天空,留下几片飘落的羽毛。这整齐划一的诵读声,如同投入古老深潭的第一颗石子,注定要在这片沉寂了太久的大地上,激起无法预知的涟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