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丞相府西曹署。
仲夏的蝉鸣在庭院的古槐上聒噪不休,透过糊着素绢的镂花木窗,将破碎的光影投在成堆的竹简与帛书上。空气里浮动着墨汁、汗水和陈年木料的混合气味,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西曹掾属衙署,丞相府权力核心,掌控着官员铨选、公文往来、机要文书的中枢之地,此刻正陷入一种微妙的繁忙。
新征辟的丞相府文学掾司马懿,正端坐在一张宽大的木案之后。
他身形颀长,肩背挺得笔直,穿着一身簇新的深青色官袍,袍服浆洗得硬挺,将那份刻意维持的恭谨衬托得一丝不苟。案头堆积如山的待处理公文被他分门别类——兖、豫、徐、司隶各州郡的吏员考核评定、粮秣调拨请批、军屯进度呈报、乃至工坊新制的器械图样说明……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他执笔的手非常稳,狼毫小楷在竹简或蔡侯纸上快速移动,留下的字迹清癯而缜密,如同他此刻隐于低垂眼睑下的思绪。
周遭的僚属们或在窃窃私语,或在伏案疾书,目光却总在不经意间扫过这间署衙深处最年轻的身影。
“那就是河内温县司马家的次子,司马仲达?”
“听闻丞相亲自下诏征辟,其兄司马朗已为兖州主簿,一门两杰啊。”
“啧,年纪轻轻便得入西曹,直抵中枢,前途不可限量……”
“慎言!看他那样子,倒像个锯了嘴的葫芦,沉得很……”
嗡嗡的低语声如同背景,被司马懿敏锐的听觉捕捉,却又被他强大的意志过滤。他的心神,已全然沉入眼前这纷繁复杂的公文泥沼之中,仿佛一艘潜入深渊的潜舟,正不动声色地探寻着这片名为“曹魏”新帝国的骨架与脉络。
高效!
这是司马懿翻阅公文时,心中反复冲击的唯一感受,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案头一份来自洛阳匠作大监的例行禀报,内容看似平常:新式水力锻锤之“龙门式”核心部件月内损耗及修复记录。然而,附件中却钉着一张划满格线的蔡侯纸表格!
司马懿的目光在那表格上凝固了。横为日期,纵为各坊编号,清晰列着“故障部件名”、“故障表象”、“修复用时(时辰)”、“修复匠师”、“修复后试运行状况”、“预判下次损耗周期”……每一项下都用蝇头小楷填写得密密麻麻,数据详实得令人发指。表格之下,还有两行简短却一针见血的结论:“丙字三号坊锻锤连杆轴瓦异常磨损三倍于他坊,疑地基沉降不均致应力集中,已着工正复核地基并加固;戊字七号坊同类部件修复耗时恒长,查乃匠师‘王三’技艺不精,已调离核心岗,转训其徒‘李顺’代之。”
冰冷!精准! 没有一句虚言,没有半分人情世故的遮掩,只有赤裸裸的数据、分析、归因、处置建议。这不是一份人情味浓郁的述职报告,更像是一份冷酷的……伤情鉴定书?司马懿脑海中突兀地闪过这个念头。
这种思维方式,迥异于他所熟悉的任何一位主官或幕僚。那些浸淫于“子曰诗云”中的儒生官员,惯于在文牍中铺陈辞藻、引经据典、暗藏机锋,讲究的是含蓄蕴藉、点到即止。而眼前这表格和批注,却像一把锋利无匹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事务的肌理,直达病灶核心,其目的只有一个:效率!更快的修复速度,更少的故障时间,更高的产出!
效率……司马懿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语,感到一股无形的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这绝非儒家经义熏陶出的产物,更像是一种……完全为“实用”而生的冰冷逻辑?它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修饰,只追求最直接的结果。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极度理性的巨手,在背后操控着整个庞大官僚体系的运转,剥去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只留下最硬核的骨架和齿轮。
“仲达?”
一声呼唤将司马懿从沉思中惊醒。是同署的东曹掾蒋济,一位资历颇深的中年官员,此刻正捧着一卷厚实的帛书站在他案前,眉头微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哦,子通兄。”司马懿立刻起身,脸上瞬间堆起恰到好处的谦恭笑容,微微躬身,双手接过那卷帛书。动作行云流水,毫无迟滞,将一个初入中枢、谨守本分的青年掾属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乃丞相府新拟之《郡县吏员考功法则》,丞相亲定大纲,命西曹细化条目,十日内呈阅。”蒋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丞相尤重实效,仲达素有清名,心思缜密,此卷便由你先行参详,拟个初稿。记住,务要条理清晰,责权分明,尤以‘事功’为重。”
“懿领命,必当竭尽驽钝。”司马懿双手捧着帛书,腰弯得更深了几分,语气诚恳。
蒋济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待脚步声远去,司马懿才缓缓直起身,脸上谦卑的笑容如潮水般褪去,恢复成一贯的沉静无波。他展开帛书,目光快速扫过那由曹操亲自圈定的几条大纲核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