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带来的能量不止于此。水轮的转动还驱动着相隔不远的几盘巨大的石磨。这些石磨并非用来碾磨谷物,而是专门用来破碎矿石。坚硬的石灰石、铁矿石被斗车倾倒进磨盘中心的进料口,在沉重的磨盘碾压下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最终化为相对均匀的粉末,成为水泥窑和炼铁炉的原料。另一处,水力鼓风机的巨大皮囊在水轮连杆的牵动下,如同巨人的肺叶般不断张合,将强劲的气流通过陶土风管源源不断地送入冶炼铜铁的竖炉炉膛,让炉火更加炽烈。
在工坊营地边缘,一座相对安静些的棚屋里,气氛却凝重如铁。这里是火药原料的提纯和配制工坊,由曹操最核心的亲卫部队“虎豹骑”中的老卒轮番把守,戒备森严程度远超主帐。
几个穿着特制皮质围裙、戴着简陋皮革面罩的工匠,正围着一张沉重的石台。石台中心凹陷成槽,槽内铺着一层薄薄的、淡黄色的粉末。那是初步提纯的硫磺粉。旁边摆放着精细研磨过的木炭粉和硝石粉。硝石粉最为关键,也最难获得,主要来自各地老墙根的土硝熬煮和再结晶提纯,产量有限且极不稳定。
主导配方的匠人姓吴,是个沉默寡言的老者,双手布满陈年老茧,但手指异常稳定。他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石槽。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一旁水钟滴答的细微声响。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用一把特制的骨匙,极其小心地从旁边的布袋里舀起一小勺硝石粉,手腕悬在石槽上方,屏住呼吸,如同在进行最神圣的仪式。粉末缓缓、均匀地洒落在那层硫磺粉上。
“硝七分,磺两分,木炭一分……切记,硝石粉必得干透,一丝潮气不得有!搅拌需轻、匀、缓!” 老吴的声音低哑,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也透着深入骨髓的恐惧。他身后几个年轻助手脸色发白,身体绷紧,眼神里充满了对眼前这淡黄色混合物的敬畏。他们都见过火药配比稍有不慎在实验时爆燃的惨烈景象,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尸骨无存。
就在老吴全神贯注进行关键的混合搅拌时,工棚厚重的布帘被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掀开。一个高大的身影无声地走了进来,带着一股风尘仆仆的铁血气息,正是浑身戎装未解的夏侯惇。他依旧裹着肩伤,那只独眼扫过石台和台上那堆决定战场胜负的粉末,又落在老吴紧张得有些扭曲的脸上。
“老吴头!”夏侯惇的声音如同洪钟,打破了工棚内令人窒息的寂静,把所有人吓了一跳。“你这‘神火粉’(士兵们对火药的俗称),可得给老子弄结实了!战场上炸胡虏的痛快劲儿,全靠它了!回头让主公给你们论功!重赏!” 他大大咧咧地走上前,作势要拍老吴的肩膀,似乎想表达亲热和赞许。
“将军不可!”老吴和那几个助手如同被蛇咬了一般,脸色瞬间惨白如纸,魂飞魄散!石槽里那堆粉末的危险性他们比谁都清楚!老吴几乎是本能地嘶喊出来,身体猛地向后一缩,撞在石台上,带得骨匙都差点脱手。那几个年轻助手更是惊得差点跳起来,条件反射地就想往远处躲。
夏侯惇的手僵在半空,独眼愕然地看着眼前几人惊恐万状的反应。随即,他脸上粗犷的笑容凝固了,瞬间明白了过来,一股强烈的尴尬混合着后怕涌上心头。他讪讪地收回手,摸了摸鼻子,掩饰性地咳嗽了一声:“呃……这个……你们忙,你们忙!小心为上!老子……我去看看那铁疙瘩打得怎么样了!”说完,几乎是有些狼狈地转身,大步流星地逃出了这间令人心惊胆战的工棚。布帘落下,棚内只余下几人粗重的喘息声和老吴心有余悸的低骂:“莽夫!差点害死大家伙儿!”
工棚外,夏侯惇吐出一口带着铁渣味的浊气,独眼望向远处火光冲天的水泥窑和锻锤棚,那震耳欲聋的声响此刻在他耳中却带上了一种异样的庄严。他喃喃自语:“娘的……这比杀人还让人提心吊胆……”
此情此景,在阴山脚下的联军工坊营地里并非孤例。在代表着曹营最高技术核心的这片区域里,一种全新的规则正在悄然建立。那些终日与烈火、钢铁、爆炸物为伍的匠人们,地位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贱役”、“百工”,他们的技艺,开始关乎战争的胜负,关乎道路桥梁的坚固,关乎一种难以想象的未来。
负责管理这片工坊营地的曹军工曹掾,一个名叫杜畿的中年文士,此刻正带着两名属吏和各工棚的头目进行例行的巡视和安全检查。他们在一个巨大的木架模型前停步。模型展示的是正在修建的西进驰道的关键节点——一座跨越黄河支流峡谷的水泥桥设计。桥墩模型由粗制的钢筋(熟铁条)构成骨架,外面包裹着尚未干透的灰白色“青泥”石块。
一个负责水泥配方试验的年轻匠人正指着模型,激动地向杜畿解释着:“杜掾您看!这‘青泥’凝固后,与铁筋结合之牢固,远超想象!小人试过了,用大锤猛击,只能敲掉边角碎块,铁筋与泥块浑然一体!若是按此比例在峡谷两岸筑起桥墩,中间架上预制好的水泥板,再用青泥封缝……小人敢断言,此桥必能承受千军万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后汉异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