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组立刻将这枚残缺指纹与瀚海重工员工、「蜂巢」基地被捕人员的指纹库进行比对,同时扩大范围,排查有军工背景、军警退役人员的指纹信息。「凶手能轻易打开保险柜,还能精准找到张诚的笔记本,说明他对张诚的工作习惯和疗养院的布局了如指掌。」林砚补充道,「要么是张诚的熟人,要么是长期潜伏在疗养院附近,对这里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侦查。」
窗外的老槐树下,除了鞋印和钓鱼线勒痕,还散落着几片干枯的银杏叶。林砚弯腰捡起一片,叶片边缘已经发黄卷曲,上面沾着少量红棕色土壤。「疗养院内部种植的都是松柏和冬青,没有银杏树。」他观察着叶片,「最近的银杏树林在三公里外的山脚下,凶手应该是从山脚下徒步过来的,沿着小路避开了疗养院的外围监控。」
江澈立刻下令调取疗养院外围三公里范围内的道路监控和治安摄像头记录。技术组人员迅速搭建临时操作台,将监控数据导入分析系统。「江队,疗养院的外围监控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被人为干扰了。」技术组负责人汇报,「监控画面出现了严重的雪花噪点,无法识别任何物体,干扰源应该就在疗养院附近,是针对性的破坏。」
「凶手不仅熟悉疗养院的布局,还具备一定的电子干扰能力。」林砚的侧写逐渐清晰,「男性,年龄30-40岁,身高175-185厘米,体重70-80公斤,有军警或特种作业背景,具备反侦察意识和专业技能,做事严谨,注重细节,擅长使用机械装置制造不在场证明。他不是普通的余党,应该是顾维安留在国内的核心成员,直接负责清理痕迹和保护地下实验室的秘密。」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道:「从作案手法来看,凶手没有留下太多痕迹,说明他经验丰富,之前可能执行过类似的‘清理’任务。而且他选择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作案,这个时间段是人最疲惫、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同时也是监控最容易被干扰的时间段,可见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专项小组的成员此时已经分成多个小组,展开全方位调查。一组人员对疗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逐一询问,重点了解张诚的社会关系、近期异常行为和接触过的陌生人;二组人员对张诚的住所、银行账户和通讯记录进行深度核查,追踪资金流向和秘密联络人;三组人员对疗养院地下一层进行二次搜查,重点寻找数字「3-7-9」对应的秘密通道;四组人员则扩大搜索范围,对山脚下的银杏树林和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寻找凶手留下的更多痕迹。
林砚没有参与分组行动,而是留在值班室,再次仔细勘查每一个细节。他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笔、文件夹、钥匙和一些日常用品。在抽屉的角落,他发现了一张被折叠成小块的纸条,纸条已经泛黄,上面用圆珠笔写着一串电话号码,号码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六芒星符号。
「这个号码没有实名登记。」技术组人员对号码进行查询后汇报,「归属地是东南亚某国,最近三个月与张诚的手机有过十多次通话,每次通话时间都不超过一分钟,而且都是在凌晨或深夜。」
林砚将纸条收好,目光落在办公椅的坐垫上。坐垫是棉质的,上面有一个浅浅的凹陷,凹陷处残留着少量与老槐树下一致的红棕色土壤。「凶手在作案时,可能曾坐在这把椅子上等待张诚昏睡,或者整理现场时留下的。」他让痕检人员提取土壤样本,「将这个土壤样本与‘蜂巢’基地、银杏树林的土壤样本进行成分比对,确认是否来自同一区域。」
此时,负责询问工作人员的小组传来了重要线索。疗养院的一名护士回忆,最近一个月,经常有一个穿着黑色外套、戴着口罩和帽子的男人在疗养院附近徘徊,每次都在傍晚时分出现,盯着行政楼的方向看很久,而且张诚最近总是心事重重,经常在值班室里打电话,语气很紧张,还曾向她打听「如何才能安全地转移大笔资金到国外」。
「那个男人的身高和体型,和你侧写的凶手基本吻合。」江澈将护士的描述告知林砚,「而且张诚打听资金转移的事,说明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会被灭口,想要卷款跑路,但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凶手找到了。」
林砚点头,补充道:「张诚手里的黑色笔记本,不仅记录着实验数据和交易信息,可能还记录着他自己参与犯罪的证据,以及转移资金的渠道。凶手杀死他,夺取笔记本,既是为了掩盖黑幕,也是为了防止张诚泄露资金转移的秘密——顾维安的余党现在肯定急需资金维持运作,不能让张诚把钱卷走。」
时间一点点过去,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专项小组的排查工作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山脚下的银杏树林和周边区域没有找到凶手留下的痕迹,地下一层的二次搜查也没有发现与「3-7-9」相关的秘密通道,张诚的银行账户和通讯记录虽然有异常,但没有直接指向凶手的线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