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为什么不直接销毁笔记本,而是要冒险带走?”一名年轻警员提出疑问。
林砚指向张诚的资金流水:“笔记本里的信息价值极高,不仅有实验数据,还有黑市交易的对接人、资金转移的暗线、甚至可能有其他实验体的下落。这些信息对余党来说是生存的关键——没有这些信息,他们无法继续进行基因药物交易,也无法联系上境外的顾维安。李伟作为核心追随者,清楚这些信息的重要性,销毁意味着切断余党的后续生路,这与他‘保护实验网络’的核心动机相悖。”
他进一步推断:“而且李伟的性格中存在‘控制欲’特质。从他清理痕迹的行为能看出,他习惯掌控所有变量,不允许任何意外发生。带走笔记本,意味着他掌握了这些核心信息的控制权,能在余党网络中获得更高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取代部分顾维安的职能——这或许是他隐藏的次级动机。”
结合新的侧写,林砚对后续侦查方向做出调整:“第一,针对李伟‘熟悉边境地形’的特征,通知边境口岸加强对非法通道的排查,重点关注有军工或特种部队背景的可疑人员,尤其是携带黑色皮质笔记本的人;第二,深挖李伟的过往经历,排查他在特种部队服役期间的战友、瀚海重工任职时的下属,寻找可能的余党关联人,这些人可能为他提供藏身之处或出境帮助;第三,围绕‘实验废料处理’这条线索,排查疗养院周边的废品回收站、垃圾处理厂,寻找曾与李伟有过接触的人员,他可能通过这些渠道处理过实验废料,留下过痕迹;第四,持续监控张诚隐秘账户关联的境外离岸账户,李伟若想与境外余党接头,大概率会通过这些账户进行资金对接,留下交易痕迹。”
江澈从边境传来的实时消息,恰好印证了林砚的侧写修正:“边境警方排查到,李伟没有选择正规口岸出境,而是消失在靠近缅甸的边境山林中。这片区域有多条非法通道,曾是贩毒和走私的常用路线,地形复杂,熟悉路线的人才能快速通过——这与他‘熟悉边境地形、规避常规检查’的侧写完全吻合。”
林砚立刻回复江澈:“重点排查山林中的废弃据点或临时庇护所,李伟性格谨慎,不会贸然穿越无人区,大概率会在中途停留休整。另外,提醒排查人员注意保护自身安全,李伟有特种部队背景,具备极强的格斗能力和反侦察意识,且可能携带武器。”
指挥室的灯光下,林砚的侧写已从“执行命令的杀手”,完整勾勒出一个“偏执型完美主义者”“实验网络的忠诚守护者”“掌握核心秘密的逃亡者”形象。李伟的每一步行动,都围绕着“清理痕迹、保护秘密、掌控主动权”展开,而这场与他的较量,也从单纯的追捕,变成了对其动机和行为逻辑的精准预判与拦截。
夜色渐深,专项小组的行动在两条战线同步推进:江澈带领的追捕组在边境山林中步步紧逼,林砚则坐镇疗养院,通过侧写引导侦查方向,同时继续组织力量破解废料储存间另一侧的金属门——那里或许藏着李伟急于保护的,更多关于地下实验室的核心秘密。而这场“清理”与“反清理”的博弈,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