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指挥室的大屏幕被分割成无数个数据窗口,白玲被押解入座时,目光掠过那些闪烁的代码与图谱,指尖无意识地蜷缩起来。那枚从她密码箱中缴获的加密U盘,正被技术人员插入专用解读设备,蓝色的进度条缓慢爬升,像是在揭开一个横跨三大洲的黑色帝国的神秘面纱。当进度条抵达100%的瞬间,完整的Y-327黑市交易链路图谱在屏幕上骤然展开,线条交错缠绕,节点星罗棋布,每个标记都代表着一段被鲜血与利益浸染的罪恶流程。
技术组负责人推了推厚重的眼镜,指尖在触控屏上轻点,将图谱拆解为清晰的模块:“林顾问、江队,这不是简单的非法药物走私网络,而是一套集‘原料供应-核心生产-标准化分装-跨境运输-终端交易’于一体的工业化运作体系。每个环节都有独立的负责人、隐秘的联络方式和完善的风险对冲机制,其精密程度堪比正规跨国企业。”
林砚的目光落在生产端的节点上,瞳孔微微收缩。图谱显示,Y-327的生产环节由三级据点构成,形成了严密的闭环。最上游的原料预处理基地,正是此前通过土壤重金属地理映射锁定的偏僻山谷地下设施。根据U盘内的《原料预处理操作手册》,这里的核心任务是对采购的基础原料进行提纯与活化,为后续合成扫清障碍。
“这些原料的来源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技术人员调出采购记录,“主要分为三类:境内采购的基因编辑酶前体、欧洲进口的纳米载体材料,以及从军工渠道获取的特殊金属离子。境内供应商是两家表面合法的化工企业,它们以‘医药中间体’为幌子,将纯度60%左右的前体物质卖给次级实验点,再由这里的设备提纯至99.7%以上,达到Y-327合成的核心要求。”
手册中详细记录了提纯工艺:前体物质需经过三次层析分离、两次冷冻干燥,再加入特殊的催化剂进行活化,整个过程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温度误差不得超过±0.5℃。技术人员在山谷据点的废墟中找到的反应釜残件,其内壁涂层与手册中描述的军工级耐腐蚀材料完全吻合,进一步印证了生产流程的真实性。
原料预处理完成后,会被装入带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特制金属桶,通过秘密运输路线送往第二级据点——疗养院地下核心实验室。运输任务由张宏博直接调度,采用“分段运输+人货分离”的模式。U盘内的运输日志显示,每次运输前,张宏博都会通过加密通讯向司机发送临时路线,路线避开所有监控密集区,且每行驶50公里就会更换一次接头人。运输车辆是经过改装的普通厢式货车,车厢内壁加装了铅板,既能屏蔽辐射,又能防止原料泄露,车底还装有应急销毁装置,一旦遭遇检查,可通过遥控将原料倒入内置的强酸池。
核心实验室作为生产环节的中枢,承担着Y-327的合成与初步检测任务。U盘内的《核心生产日志》记录了完整的合成流程:活化后的前体物质与纳米载体在反应釜中混合,加入顾维安团队自主研发的复合催化剂,在37℃恒温、0.1MPa压力下反应72小时,形成Y-327的基础母液。母液再经过超滤、透析等步骤去除杂质,最终得到浓度为10mg/mL的基础型Y-327试剂。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林砚指着日志中的一组数据,“基础型Y-327的合成成功率仅为68%,失败的母液会被混入实验废料,通过特殊处理后深埋在疗养院周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疗养院土壤中检测到高浓度的特征重金属与化学残留——那些都是合成失败的产物。”
初步合成的基础型试剂,一部分会直接送往东南亚分装厂,另一部分则会被转运至第三级据点——后山终极实验室,进行增强型Y-327的研发与生产。终极实验室的《优化实验记录》显示,增强型试剂的合成需要在基础母液中加入特殊的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来自实验体的基因序列,其中就包括林砚(S-03)的部分序列。增强型Y-327的合成成功率更低,仅为37%,但药效是基础型的3-5倍,黑市价格也随之飙升至每克10万元。
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由陈景明全权负责。日志中记录了严格的检测流程:每一批次的试剂生产完成后,都会抽取3支样本,注射到被囚禁的实验体体内,持续监测72小时。只有在实验体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且各项生理指标达到预设标准的情况下,该批次试剂才会被贴上隐形二维码,允许进入流通环节。U盘内的《实验体使用记录》显示,仅去年一年,就有12名实验体因试剂测试失败死亡,他们的尸体被投入终极实验室的高温焚化炉,骨灰与实验废料混合后深埋,彻底抹去存在过的痕迹。
“这个质控流程,本质上是用生命做检测。”江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愤怒,“陈景明所谓的‘慈善家’面具,背后藏着的是累累白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缉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