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奇连忙起身回礼,连称不敢:“二位大人过誉了。世奇愧不敢当,先祖与家父所为,乃人臣本分。世奇唯有效死尽力,恪尽职守,以报国恩而已。”
朱慈烺随后又转向邱祖德和韩世奇,指着任孔当介绍道:“邱大人,世奇,这位是任孔当任大人,原山西阳曲知县,为官清廉,干练有为,如今是孤的东宫左春坊中允,负责章奏文书,参赞机要,乃孤之臂助。”
任孔当再次向邱祖德躬身:“抚台大人。”
邱祖德回礼,语气诚恳:“任中允,果然是国之栋梁,殿下得人矣。”
最后,朱慈烺指向郑与侨:“这位是郑与侨郑大人,兖州府学优廪生,出身本地望族,为人慷慨忠义,如今是孤的东宫右春坊中允,协助任大人处理文牍,并负责与地方士绅联络沟通,于稳定地方,功不可没。”
郑与侨也向邱祖德行礼:“晚生郑与侨,见过抚台大人。日后还请抚台大人多多指教。”
邱祖德微笑颔首:“郑中允年轻有为,又是本地俊杰,熟悉风土人情,日后山东事务,正需多多借重贤弟之力。”
一番引荐,堂内文官系统的主要人物算是相互认识了,气氛融洽,彼此之间都带着对太子麾下同僚的尊重与初步的认可。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几位风格各异却皆具才干的文士——沉稳的邱祖德、干练的任孔当、锐气的郑与侨、忠勇的韩世奇,心中颇为满意。这是他未来行政班底的雏形,是乱世中凝聚起来的一点文脉星火。
此时,王之心已指挥护卫,为任孔当和郑与侨也送上了简单的早膳:清粥、小菜、面点。朱慈烺示意大家不必拘礼,边吃边谈。
众人安静用餐片刻后,朱慈烺放下竹筷,用素白巾帕擦了擦嘴角,神色逐渐变得郑重起来。他目光缓缓扫过邱祖德、任孔当、郑与侨、韩世奇四人,沉吟片刻,方才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量:
“邱大人,任大人,郑大人,韩记室。”
四人闻声,立刻放下碗筷,收敛心神,正襟危坐,目光聚焦于太子,凝神倾听。
朱慈烺站起身,在堂内缓缓踱步,象牙色的袍角轻轻拂过地面,他仿佛在梳理着自己接下来的思路,最终停在众人面前,目光沉静而深邃:
“如今,济宁局面初开,百废待兴,亦百事待举。军政庶务,千头万绪;文书往来,日益频繁;策略谋划,需集思广益;民情沟通,需及时顺畅;乃至与各方势力、周边州府的文书交涉,皆非等闲。”
“孤虽有心事必躬亲,然精力终究有限,且需专注于军务大局,督练新军,以御强敌。故而,文事一途,亟需一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经验丰富、持重老成之重臣,为孤分忧代劳。”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邱祖德身上,语气变得极其郑重,甚至带着一丝托付的意味:
“邱大人,你身为山东巡抚,封疆大吏,熟悉地方政务,久历官场风波,老成持重,威望素着。”
朱慈烺加重语气:“孤意,从即日起,便由你,邱祖德,全权负责孤身边之一应文事幕僚事务!总揽机要文书、参赞军国机宜、协调民政庶务、沟通地方士绅、起草檄文诏令之责!此乃孤之喉舌耳目,亦是政令所出之关键,望卿慎之重之。”
邱祖德闻言,浑身微微一震,眼中闪过惊讶、激动与骤然压下的无比沉重的责任感。他立刻起身,撩袍便欲行大礼。
朱慈烺却伸手虚扶,止住了他的动作:“邱大人不必多礼,且听孤说完。”
他继续道,条理清晰,权责分明:
“任孔当任大人,郑与侨郑大人,皆为东宫僚属,才思敏捷,忠心可靠,便作为你的主要辅佐。”
“任大人精于案牍,熟悉典章制度,心思缜密,可主要负责章奏起草、文书往来、归档稽核;郑大人熟悉本地情弊,与士绅交往甚密,消息灵通,可主要负责民情搜集、舆情分析、士绅联络、部分对外文牍往来。”
朱慈烺看向一旁的韩世奇,说道:“韩世奇韩记室,年轻干练,忠勇可嘉,便随你身边,学习历练,处理日常文移,传递消息,协助你处理各项紧急杂务。”
他的目光扫过任、郑、韩三人,语气转为严肃:“尔等三人,需精诚协作,和衷共济,尽心辅佐邱大人。遇事需多商议,勤汇报,若有疑难,当及时请示,不可专断,亦不可推诿拖延。一切以效率、准确、稳妥为要,不可有误!”
众人都行礼答道,“请殿下放心。”
朱慈烺点点头,看向邱祖德,语气沉凝,充满了最终的托付之意:
“此外,济宁知州尹希廉尹大人,熟悉本地民政刑狱,人地两熟,亦需纳入此文书幕僚体系之中,协助你处理地方具体政务之衔接与执行。邱大人,你久为方面大员,深谙官场协调之道,当知如何运用得当,使各方力量为我所用。”
“孤便将这文事、策略、民政沟通之责,全权托付于你!望你不负孤望,替孤打理好这案头笔下之事,确保政令畅通,文案无滞,人心凝聚!可能做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