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一个意外的请求,副省长想见见方案的作者!
车内,钱振华的话音落下后,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安静。
笑声犹在耳边,但那句“我想见见他”,却像一枚精准投下的深水炸弹,在周国华的心湖里引爆了无声的巨浪。
空调出风口的风声,此刻听来都格外清晰。
周国华脸上的笑容没有变,依旧是那副谦逊而得体的模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握着茶杯的手,指节在那一瞬间收紧了。
见江澈?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所有的预案。
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省长高度肯定,省长提出改进意见,甚至省长对某些细节表示怀疑……但唯独没有想过,钱振华会提出这个最直接,也最棘手的要求。
把江澈推出来?
周国华的脑海中,瞬间闪过那个年轻人的脸。那张脸上,总是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慵懒和淡然,仿佛世间万物都激不起他半点波澜。无论是被推到省台的镜头前,还是被委以接待总协调人的重任,他都接受了,但那种接受,更像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无奈,而非建功立业的渴望。
周国华很清楚,江澈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但剑鞘却焊死在了剑身上。他不想出鞘。
让他现在去面见省领导,会发生什么?
以江澈的性子,他多半会三缄其口,问一句答一句,说不定还会蹦出几句“都是领导指挥有方”之类的废话,把天聊死。那岂不是弄巧成拙,让省长觉得自己是在刻意藏私,或是这个所谓的“高人”根本名不副实?
可是,不见?
周国华的眼角余光,瞥见身旁钱振华的眼神。那是一种纯粹的好奇,更是一种上位者对人才不容错过的渴求。如果自己推三阻四,找借口搪塞,那刚刚营造起来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明形象,立刻就会蒙上一层阴影。省长会怎么想?会觉得他周国华器量小,想把功劳独吞,还是觉得这背后另有隐情?
无论哪一种,都比弄巧成拙的后果更严重。
电光石火之间,周国华的心里已经转了千百个念头。
他忽然想起了王皓秘书的那句评价:“在方案的周密性和细节的预见性上,我们省委办公厅的很多同志,都应该来青阳县学习。”
这是何等之高的赞誉!而这份赞誉的源头,就是江澈。
这样的人才,藏是藏不住的。
与其藏着掖着引人猜疑,不如大大方方地推出来。
雏鹰总要离巢,玉石也需雕琢。自己既然发现了他这块璞玉,就有责任让他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至于江澈本人的意愿……周国华在心里自嘲地笑了笑,年轻人嘛,有点傲气,有点脾性,都是正常的。等他真正站到了更高的平台,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会明白自己今日的苦心。
这不仅是为江澈好,更是为青阳县,为他周国华自己的政治前途,铺下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想到这里,周国华心中再无半分犹豫。
他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抹略带“为难”的苦笑。
“省长,您这么一说,我倒有些汗颜了。”他组织着语言,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写方案的这个年轻人,是我们县委办的一个副科长,叫江澈。人是块好材料,有想法,也有能力。就是……性子有点内向,不太习惯这种大场面。”
他先给江澈铺了个台阶,把可能的“木讷”或“失礼”,提前定义为“性格内向”。
“而且,为了这个方案,他确实熬了几个通宵,人也累坏了。这会儿,估计正躲在哪个角落里补觉呢。”他又补充了一句,既解释了为什么江澈没出现在陪同人员里,又点出了他的辛苦和功劳。
钱振华听完,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兴趣更浓了。
有才华,却不喜张扬;立了功,却不急于表现。这样的年轻人,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可太少见了。
“是人才,就不能让他总躲在角落里嘛。”钱振华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年轻人,就是要多见见世面,压压担子。国华同志,你这个思想可要不得,有保护主义的嫌疑哦。”
一句玩笑话,却让周国华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省长批评得是。”周国华立刻“检讨”,随即转向身后的县委办主任,吩咐道:“去,把江澈同志找来。就说钱省长想见见他,听听他对我们县未来发展的想法。”
县委办主任早已在旁边听得心惊肉跳,此刻得到命令,如蒙大赦,立刻点头哈腰地应道:“是,书记!我马上去!”
说完,他转身就走,脚步快得几乎要小跑起来。
找江澈!
这个任务,听起来简单,主任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
江顾问的行踪,向来神出鬼没。尤其是今天这种他眼里的“大场面”结束之后,他肯定第一时间就溜之大吉了。
主任一边快步往办公楼走,一边掏出手机,直接拨通了马文才的电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