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必须有一个华丽的、充满正能量的舞台。
它不能是一场分赃会,而应该是一场慈善晚宴。
它不能是一次勒索,而应该是一次“爱的奉献”。
江澈靠在椅背上,缓缓闭上了眼睛。脑海中,无数个方案碎片开始飞速碰撞、拼接、组合。
一个完整的计划,像一幅精密的建筑蓝图,在他的脑中逐渐清晰。
第一步,造势。
他不能自己去哭穷,说学校多可怜,政府多没钱。那样格调太低,而且会把财政局和市政府架在火上烤。他需要一个“第三方”,一个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声音,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全云州的人听。
第二步,搭台。
他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把所有关键人物都请到同一个场合。这个场合,不能太官方,否则会显得像一场鸿门宴;也不能太随意,否则会显得不够郑重。
第三步,唱戏。
他需要一些特殊的“道具”,来确保台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按照他写的剧本,念出他想要的台词。
江澈睁开眼,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已经没有了半分慵懒和疲惫,只剩下一片算计之后的清明。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没有打给周源,也没有打给任何一位政府官员。他翻开自己的私人电话本,找到了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号码。
电话“嘟”了几声后被接通,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喂,你好。”
“陈教授,您好,我是江澈。”
电话那头,是云州大学历史系的荣休教授,陈望年。一位在云州文化界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老学者。江澈在搞老城改造的时候,曾多次向他请教,相谈甚欢。
“哦!是小江市长啊!”陈望年显然还记得他,声音里透着一丝惊喜,“怎么想起来给我这个老头子打电话了?是不是又遇到什么历史难题了?”
“难题倒是有一个,但不是历史方面的。”江澈笑了笑,语气放得十分轻松,“陈教授,我是想向您请教一个关于‘慈善’的问题。”
“慈善?”陈望年有些意外。
“是啊,”江澈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在闲聊,“我今天去了一趟市里的聋哑学校,感触很深。我就在想,咱们云州历史上,有没有那种乡贤名流,捐资助学、造福乡里的传统和佳话?”
陈望年一听这个,立刻来了精神,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哎呀,那可太多了!咱们云州自古文风昌盛,明清两代,出过好几位大商人,发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修桥、铺路、建义学!最有名的,当属清末的‘布业大王’李善堂,他一个人,就捐建了三所蒙学,让多少穷人家的孩子有书念啊!他的那句‘积财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德于乡里,福泽可延百年’,至今还在我们李氏宗祠的牌匾上挂着呢!”
江澈安静地听着,听到“李氏宗祠”四个字时,眼中的光芒微微一闪。
“陈教授,您说的这些故事,太感人了。可惜啊,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恐怕不多了。”江澈故作惋惜地叹了口气,“这么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该多好。”
电话那头的陈望年,立刻被勾起了共鸣,声音也高了几分:“是啊!谁说不是呢!现在的社会,都盯着钱看,这种古道热肠,越来越少了!小江市长,你今天提的这个话头好啊!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宣传!让现在这些赚了大钱的企业家们,都跟老祖宗学学!”
江澈要的就是这句话。
“陈教授,我就是这么想的。您是咱们云州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您要是能牵个头,比如,在咱们市电视台的文化栏目,或者在《云州日报》上,写几篇文章,搞一个‘云州乡贤慈善故事’的系列专题,那效果肯定不一样。”江澈不着痕迹地把球踢了过去。
陈望年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下来:“这个好!这个我义不容辞!我明天就联系报社和电视台!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那就太感谢您了,陈教授。我代表那些孩子们,谢谢您。”
“谢我干什么,这是我该做的!”
挂了电话,江澈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一步,成了。
可以预见,从明天开始,一股关于“慈善传统”、“乡贤责任”的舆论暖风,将在陈望年教授这位“意见领袖”的引领下,吹遍云州的大街小巷。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为富须仁”的道德氛围中时,他再搭台唱戏,就顺理成章了。
江澈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是云州璀璨的夜景。车流像金色的河,在高楼的峡谷间静静流淌。
他看着这座城市,心中那个穿着海绵宝宝睡裤的小人,不知何时,已经爬上了那座由“困难”堆砌成的大山顶上。
小人没有欢呼,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望远镜,望向了更远的地方。
在那片黑暗的尽头,似乎还有更高、更险峻的山峰,在等着他。
他收回目光,拿起外套,关掉了办公室的灯。
该下班了。
明天,还有一场好戏,等着他去导演。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