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谨遵丞相教诲!权必竭尽驽钝,不负所托!”
黄权当时心潮激荡,此刻回想,肩头责任愈发沉甸甸。窗外,汉水之畔,廖化正率领三千玄甲精骑,沿着新筑的烽燧防线飞驰巡视。烈日当空,精铁甲叶反射着刺目的光芒,整支骑兵宛若一条在江岸流动的、奔腾不息的星河。
帅帐之前,刘备一身耀目的金甲在树影间明灭不定。他正与诸葛亮于一方青玉棋盘上对弈,黑白二子如星罗布阵,无声厮杀。
棋盘一侧,静静摊开放着东吴新近献上的《湘水盟约》帛书副本,其边角被穿帐而入的江风顽皮地卷起,露出内里一行朱砂批注的醒目大字——“永修盟好”。刘备修长的手指拈起一枚光滑的黑玉棋子,沉吟片刻,正欲落下。
帐外骤然传来一阵高亢而焦躁的马嘶,声裂金石!那是荆州本地豪族为表归顺,特意进献的百匹神骏骅骝,此刻正不安地用铁蹄叩击着行营的青石板地面,似乎也感应到了某种无形的风暴正在酝酿。
五月初七,吉日。江陵校场,八万将士(含新降士卒及重归建制的关羽旧部精锐万余)肃立如林,戈矛如戟,森然指向苍穹,组成一片无边无际、寒光凛冽的钢铁丛林。烈风呼啸,卷动着御座之上刘备头顶那赤色巾帻,如同翻腾的烈焰。
他缓缓起身,解下腰间那对名震天下的雌雄双股剑,握住那柄更为雄浑厚重的雄剑。剑光如秋水,带着龙吟般的轻鸣,稳稳划过荆州牧黄权恭敬捧于身前的、象征生杀予夺之权的青铜节钺。
“东吴若再生异心,再犯我大汉疆界,” 刘备的声音不高,却如金铁交鸣,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卒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卿可持此钺,代天行诛,先斩后奏!” 黄权身躯一震,深深拜伏,双手接过这重于千钧的权柄。
册封右将军赵云时,刘备亲手将沉甸甸的虎钮金印交予他手中。赵云躬身接过,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越过人群,投向江陵城头最高处。
那里,一面崭新巨大的“汉”字赤旗正迎风招展。旗面依旧是用缴获的东吴锦帆精心改制,细密的针脚间,被火箭燎烧出的焦黑孔洞清晰可见,如同勋章上的弹痕。
刘备的目光扫过随侍记录的尚书郎费祎,他手中展开的赏赐名录竹简内,悄然夹着一张特殊的素帛名单——上面是七千八百三十二名伤兵的名字与最终抉择:
愿解甲归田者,赐耕牛一头,铜钱五千;愿留军戍边者,其子孙三代免赋税,另赐钱四千……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浴血的故事和一个家庭的未来。
五月十二,公安港。新任荆州牧黄权乘坐高大的楼船巡视江防。船艏劈开碧绿的江水,激荡起雪白的浪花,水沫中不时漂浮起尚未清理干净的破碎船板、焦黑的缆绳等战船残骸,无声诉说着不久前水战的惨烈。
楼船行至乌林水域,对岸东吴水寨中,一艘哨船的桅杆顶端,赫然悬挂起一幅素白长帛,上书七个墨色大字:“吴王贺汉帝凯旋”。
随行参军蒋琬立于黄权身侧,见状不由冷笑,语带讥讽:“碧眼紫髯儿,此番倒甚是识趣。”
话音未落,变故陡生!对岸茂密的芦苇荡深处,如同水鬼般猛地窜出十余艘轻捷如飞的吴军走舸!船头一员吴将,身披赤甲,手持长槊,正是骁将丁奉!他横槊立于船头,声如洪钟,朝着汉军楼船方向高呼:“奉我东吴至尊之命,特赠汉军新稻三百担,以贺凯旋!望两国永息干戈!”
几乎是同时,在陆口水寨高耸的了望台上,右将军赵云目光如电,早已将一切尽收眼底。他手中令旗果断挥下!刹那间,汉军楼船上百架威力惊人的蹶张弩机发出令人牙酸的绞弦声,森冷的巨大弩矢齐齐转向,寒光闪烁的箭簇死死锁定了那些不速之客!
然而,吴军走舸并未逼近,只是在江心快速放下几只满载麻袋的简陋木筏,便掉转船头,如飞鱼般迅速退回了芦苇荡的阴影之中,消失不见。
黄权与远在陆口寨的赵云,隔着宽阔的江面遥遥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深意,同时想起诸葛亮临行前,在他们掌心以指尖郑重写下的那个力透纸背的“和”字。
此时,江面主要航道上的战船残骸已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江陵船坞新造的一艘艘艨艟斗舰,首尾相接,沿江泊靠,气势恢宏。
船头高扬的“汉”字战旗,皆以蜀中上等锦缎为底,金线绣成的纹饰在江面氤氲的晨雾中若隐若现,尊贵而威严。水门码头处,尚书郎费祎正带着属吏,一丝不苟地清点着东吴赔付的最后一批粮船。
金黄的粟米如同瀑布般从船舱倾泻入官仓,发出持续不断的、令人心安的“沙沙”声,其间夹杂着算盘珠子清脆密集的碰撞声,构成一曲独特的凯旋后奏。
待黄权回到江陵太守府,已在巨大的荆州十三郡山川舆图前伫立了整整三个时辰。山川险要,关隘津渡,皆被他以鲜红的朱砂重新勾勒,笔力千钧。尤其是襄阳、樊城这两处兵家必争的锁钥之地,更是密密麻麻插满了代表曹魏精锐的黑旗——那是曹仁麾下虎豹骑的狰狞爪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