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在距江陵五十余里处下锚暂泊。只待前部运粮船甲士突袭得手,控制江陵港口,这八十艘楼船便将如离弦之箭,直扑内陆,奇袭江陵城!更有艨艟、斗舰等二百余艘中小战船随行护卫,伺机而动。
指挥这场奇袭的,乃是东吴大都督陆逊,参将诸葛恪、孙皎等人亦在其列。誓师台上,陆逊目光如炬,扫视众将:
“十九年前,吕蒙都督白衣渡江,奇袭关羽,弹指间收取荆州!然吾辈才智不逮,致使江陵等重镇复为蜀贼所夺……今我大吴兵甲已足,粮秣充盈,魏蜀鏖兵,无暇东顾,此乃天赐良机!此番,定要蜀国连本带利,尽数奉还!”其声铿锵,激起一片应和。
陆逊更遣偏将吕岱、丁奉、全端、留略等骁将,各领精兵万余,分头待命。只待江陵战火一起,便立即出击,袭取蜀国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荆中、南要地,令蜀军首尾难顾!
新野前线:
与此同时,魏国太尉司马懿也已抵达新野前线。他登上新野城楼,面对肃立的十五万魏军将士,声如洪钟:
“十余年来,蜀寇屡犯我境,鲸吞蚕食,日削月割!吾等治军不力,致使长安失陷,潼关危殆!诸葛匹夫攻城受挫,竟丧心病狂,不以苍生为念,悍然决汉水大堤,水淹襄樊!
滔天洪水之下,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此乃人神共愤之暴行!今吾奉天子明诏,率王师十五万,以有道伐无道,此战——必胜!必胜!必胜!”
城楼下,十五万士卒同仇敌忾,吼声震天:
“此战必胜!必胜!必胜!”
此刻,诸葛亮、姜维、罗宪等汉军将领也已兵临新野城郊。
这座昔日的小城,自四年前沦为魏国边陲门户后,在守将邓艾的苦心经营下,早已面目全非。城防被修筑得铜墙铁壁,沟堑纵横交错。
更在城西、城东、城北三处,星罗棋布地构筑了三座互为犄角的坚固大营。营盘之间壕沟相连,哨塔箭楼林立,粮草军械堆积如山。精锐的虎豹骑昼夜巡弋其间,戒备森严,莫说大军,便是一只飞鸟亦难逾越。
诸葛亮亲临前线,勘察地势,细探敌营,不由得眉头深锁:
“此城之固,营盘之密,更胜四年前之宛城!司马懿……真乃天下第一守将!”
身旁的姜维闻言,按剑朗声道:
“丞相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司马懿擅守又如何?我军于此与其对峙,子龙将军必已长驱直入魏国腹地!届时司马懿纵有三头六臂,亦难兼顾!末将请命,率一军虚张声势,昼夜猛攻其一营,观其如何应对!”
正当诸葛亮与众将在中军帐内商议进兵之策时,邓芝的信鸽终于抵达。
诸葛亮急忙解下鸽足上的密信,只见上书:“汉吴盟好已定,(东吴)兵发合肥。”
帐中诸将闻讯皆露喜色,唯独诸葛亮手抚羽扇,仍眉头紧锁:
“吾左眼近日跳动不止,恐非吉兆……诸君可还记得当年吕蒙如何白衣渡江?”
此言一出,帐中喜气顿消。十九年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荆州那场秋雨中的背叛,吕蒙诈病、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四万关家军土崩瓦解,关羽、关平、周仓等忠烈陨落……这刻骨铭心的痛楚,至今仍萦绕在每一位汉将心头。
诸葛亮沉吟片刻,眼中忧色更深,急命书吏:
“速发信鸽,急报江陵黄公衡!令其枕戈待旦,严加戒备,绝不容荆州有失!”
而在成都皇宫,刘禅亦先后收到邓芝关于汉吴盟好的飞鸽传书,以及建业细作
“孙桓领精兵数万北上伐魏”,“孙权驱逐魏使”的佐证情报。年轻的天子不由得喜形于色,浑然不知自己与荆州,已堕入东吴精心设计的陷阱。
数日后,江陵城上空晴空万里,白云舒卷。
正是吴国依约向蜀汉“馈赠”八十万担稻米之日,汉裨将军陈式与参将黄崇(黄权之子),领兵巡视江陵外郊沿江布设的烽火台。
这些烽燧依地势而建,每隔二三里便矗立一座,沿江绵延四十余里,南北两岸总计四十余座。
它们不仅是传递警讯的烽火台,更是坚固的防御工事,兼具箭塔与屯兵功能。每座烽燧驻军百余,配备床弩、小型抛石机等军械,由一名百夫长统领,下辖三艘可载数十人的机动艨艟,既能临江阻截来犯之敌,亦可救援江上遇险百姓。
其中一部分乃关羽镇守荆州时所筑,另一部分则是刘备、诸葛亮重夺江陵后增建加固。此外,江陵港每日还会派出二十艘巨型楼船,在江面不定时巡航,严防死守,唯恐重蹈当年覆辙。在黄权坐镇下,江陵防务看似固若金汤。
午时初刻,东吴的运粮船队已驶近江陵沿江烽火台数百米外。陈式立即打出旗语,喝令吴船下锚停航。
吴军将士齐声高呼回应:“勿惊!吾等乃履约馈赠军粮而来!”
陈式立于烽火台顶,凝目远眺。只见吴船吃水颇深,甲板上亦不见兵戈,心中稍安。然丞相临行前千叮万嘱,江陵安危系于一线,绝不可掉以轻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