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已平,夷州归附,此乃天佑大汉!海外之地,亦是大汉疆土,朕当遣民实边,设郡治理。”
霍弋被任命为夷州郡守,这位曾在南中任职多年的将领,对治理多民族地区颇有经验。他精选万名汉人志愿者——包括农夫、工匠、医师、学者——携带着种子、工具、书籍和希望,扬帆东渡。
夷州的建设比儋州更为顺利。
山越人学习能力极强,很快掌握了铁器使用、水稻种植和水利修建。汉人也从山越人那里学会适应热带环境,识别当地植物,利用海岛资源。
云澜军将士多来自南中乌当、五溪蛮地和吴越山区,对夷州气候颇为适应。加上医官们准备了充足药物,防治热带疾病,军中几乎没有非战斗减员。
霍弋划地建城,既不破坏山越人原有聚落,又为汉移民提供安居之所。他尊重山越风俗,同时推广汉文化,设立学堂教授汉字,让山越青少年学习中原文明。
夷州物产很快显现其价值:深山中的珍贵木材、沿海的丰富渔产、特有的香料和药材,都成为与大陆贸易的重要商品。夷州与章安港之间的航线日益繁忙,商船往来不绝。
当儋州、夷州渐入佳境时,长安皇宫中的刘禅看着新绘制的舆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大汉的海疆岛屿。
“秦始皇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然未涉海外;汉武帝开疆拓土,通西域,平朝鲜,亦未经营南海诸岛。”
刘禅对董允感慨道,“今大汉海疆远拓,非为穷兵黩武,实为传播王化,互通有无。”
董允颔首:“陛下圣明。儋州、夷州之治,非以兵锋强取,而以德化安抚。汉人与土着和睦共处,共建家园,实为古今罕有。”
确实,儋州汉人与俚人通婚日益普遍,夷州汉人与山越人共同开发宝岛。从中原带来的农耕文明与海岛原生文化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海边田园生活。
海岛上,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汉俚混血的孩童在沙滩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椰树下品茶闲聊,俨然一派海外桃源景象。
海船将儋州的椰子、蔗糖、海盐,夷州的木材、香料、珍稀药材运往大陆,又将蜀锦、瓷器、书籍带回海岛。文化随着商品流动,观念随着人员交流而改变。
站在夷州最高山上向东眺望,是一片更加浩瀚的蓝色海洋。沈莹已在规划下一次航行,想要探索更东方的岛屿。大汉的海疆时代,刚刚拉开序幕。
有诗人赞叹道:
《大汉海疆行》
汉家楼船劈浪行,天南再镇珠崖名。
儋耳云开三稻熟,夷州月朗百蛮服。
象耕碧野驯炎瘴,盐晒银沙耀日晶。
万里艨艟连汉阙,千秋椰颂海波平。
……………
刘禅事后曾问沈莹:“大海之外,尚有几何?”
沈莹答曰:“臣只知沧海无涯,岛屿星罗,待我大汉舟船往赴。”
天下一统,不止于大陆;海疆无垠,方显大汉气象。
从儋州到夷州,从南海到东海,大汉的舟舰正驶向更加辽阔的天地,开创着前所未有的海洋文明时代。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