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塞北亦有如此富饶之地。”赵统感慨道,“若能引水灌溉,必成塞上江南。”
魏延点头:“陛下有旨,要在此地屯田养兵,与匈奴人互市通婚,使之渐染华风。数十年后,谁还记得汉匈之别?”
下方集市中,汉人与匈奴人交易正酣。汉商带来铁器、布匹、茶叶,换取匈奴人的马匹、皮毛。语言虽不完全相通,但通过手势和笑脸,交易进行得十分热闹。
几队汉军士卒正在教匈奴人使用新式犁具,而匈奴骑士则向汉人展示骑射技巧。双方从最初的警惕戒备,渐渐生出几分融洽。
呼厨泉单于——如今的大汉匈奴王,看着这一幕,对身边儿子道:
“汉人有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匈奴人选择归附,或许真是最好的出路。”
儿子轻声道:“父王,汉皇帝答应让我去长安太学读书。”
呼厨泉拍拍儿子肩膀:
“去吧,学习汉人的文化和智慧。将来回来,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族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九月秋高,刘禅北巡至新设的朔方郡。匈奴单于呼厨泉率各部首领迎驾百里,献上良马千匹,毛皮万张,誓言永世归附。
刘禅扶起呼厨泉,对众首领道:
“自今以后,汉匈一家,共守北疆。朕已下旨,减免匈奴人三年赋税,设立官市,永通有无。”
又封匈奴单于呼厨泉,为匈奴王,世袭罔替,并赐其金印绶一枚,金千两,蜀锦百匹。
随后举行的盟誓仪式上,汉匈文武数百人共饮血酒,对天立誓:“汉匈和睦,子孙永好;叛盟背约,天神殛之!”
仪式结束后,刘禅登临阴山高处,俯瞰苍茫北疆。远处黄河如带,草原苍茫;近处农田阡陌,城池巍峨。汉人与匈奴人混居的村落中,炊烟袅袅,一片祥和。
董允在一旁轻声道:“陛下,自高祖白登山之围至今,四百余年汉匈纷争,终于在陛下手中终结。”
刘禅远眺天地相接之处,缓缓道:“治国之道,在柔远人。武力可暂服其形,文化方能永服其心。朕要在这里建学堂,兴礼乐,让匈奴子弟读书明理;开医馆,传医术,解族人疾苦;通婚姻,融血脉,使汉匈真正成为一家。”
塞外的风吹动天子旌旗,猎猎作响。刘禅的目光越过草原,越过沙漠,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辽阔的大汉边疆——那里不再有烽火狼烟,只有商队往来,炊烟相望,不同民族的百姓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和睦共生。
北疆已定,天下归心。但刘禅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这份和平长久持续,让不同文化真正融合,还需要数十年的耐心经营。而他相信,这条路虽然漫长,但一定是通向盛世的正道。
塞外的夕阳将天边染成金红,犹如一个新时代的曙光,正照耀在这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上。
有好事者写歌而贺之:
《汉皇抚塞歌》
天马出渥洼,蹑影追长风。
金戈耀草原,汉帜卷阴空。
单于卸雕弓,稽首长安东。
胡笳咽霜雪,羌笛咽春融。
九原犁铧白,朔方烽燧红。
茶马穿瀚海,盐铁贯云峰。
谁言塞北苦,弦诵有童翁。
愿持一卮酒,长歌四海同。
而刘禅自己填词则为:
《满江红·北定阴山》
铁甲凝霜,西风烈、旌旗蔽空。
望阴山、云垂草莽,雁唳苍穹。
单于帐中惊拓跋,汉皇塞外陈雕弓。
纵马鞭直指九原郡,烽烟红。
黄河水,今古同;长安月,照归鸿。
看茶马通商,胡汉交融。
金印紫绶颁王爵,犁铧铜鼎代刀弓。
愿边城永熄狼烟烽,四海雍。
欲知后事如何,静待下章分解…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