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叛乱以益州、越巂为中心,诸葛亮已经平定了越巂,进军益州郡已经是必然的了。再加上李恢被困,救援的军队如同星火般紧急,诸葛亮稍作休整,就率领大军一路向南,兵锋直接指向昆明。
在汉军的进军道路上,横亘着一条大江,这就是泸水(即今金沙江)。
《后汉书》李贤注中说:
泸水一名若水,出巂牛徼外……特有瘴气,三月四月经之必死。五月以后,行者得无害。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出于诸葛亮的精密计划,蜀汉大军赶到泸水岸边的时候,正是夏五月。
虽然避免了传说中那种致命的瘴气之毒,但严酷的气候仍然在考验着汉军。唐代樊绰的《云南志》有这样的记载:
蜀忠武侯诸葛亮伐南蛮,五月渡泸水处,在弄栋城北,今谓之南热,虽冬夏,大行皆胫衣流汗。
弄栋就是现在的姚安县,由此可知,诸葛亮的大军应该是走灵关道,在会无(今四川会理)、青蛉(今云南大姚)之间渡过泸水。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中央王朝军队很少涉足的“不毛之地”。
看到这样的战机,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他指挥汉军大举进攻,顷刻间就踏平了卑水的防线。高定大败而逃,诸葛亮率军追击,又一举攻破了越巂郡的治所邛都(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俘获了高定的妻子。
眼见两军的胜负已经分明,诸葛亮动了收降高定的心思。
可没想到,高定像困兽一样负隅顽抗,不惜“杀人为盟”,进行活人祭祀,又纠集了两千多部下,想要决一死战。最终,高定的抵抗就像螳臂当车一样,被汉军一举歼灭,高定也在阵前被斩杀,越巂郡的大局就此奠定。
当时正是建兴三年夏五月。
或许是因为自然环境太过严酷,再加上巫术崇拜的影响,当地人渡河有杀人祭祀的野蛮习俗。
宋代高丞的《事物纪原》记载了这样一段轶事:
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画人头祭之。
这就是馒头的来源。
由于时代的局限,诸葛亮当然不可能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就像他的军令中,就记载了完整的渡河祭祀流程。
然而,面对泸水那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瘴气威胁,诸葛亮拒绝采用那种看似有效的活人祭祀,坚持在战争中保持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把人当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现代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屠城甚至杀良冒功如同家常便饭,动不动就鸡犬不留的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统率下的汉军,无疑是一股清流。
仅仅这一点,诸葛亮就当得起文人钱穆的夸赞:“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