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里,轮椅上的郑教授扶了扶眼镜。
他的手背上布满老年斑,却把发言稿推到了一边:我们怕失控。他的声音沙哑,像砂纸擦过旧唱片,每一个音节都带着岁月的粗粝,怕共情太软,撑不起科学的骨架......可现在看,是我们把科学,做成了铁笼。
弹幕突然炸了,文字如潮水般滚动,噼啪作响,像雨点打在铁皮屋顶。
林昭昭盯着实时评论,“教授,共情不是漏洞,是接口”这条被顶到最前,后面跟着上万个,点赞提示音连成一片,如同欢呼的海浪。
她转头看向林晚,母亲的睫毛上挂着水光,却笑得比二十年前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还亮——那光芒映在瞳孔深处,像终于被点燃的星火。
会议结束时,心理学会的秘书长站了起来:“经表决,我们将成立历史误诊审查委员会,首批纳入12起疑似案例……”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林晚却缓缓摘下耳麦。
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抚了抚领口那枚银色胸针——两棵树交叠的形状,正微微发烫。
她穿过长长的静音走廊,脚步很轻,仿佛怕吵醒沉睡的记忆。
尽头那扇锈迹斑斑的小铁门,写着“B7 Maintenance Only”。
三年前,林昭昭亲手给她配了钥匙:“这里通向你说不出话的地方。”
推开门,暮色中的七座电话亭静静伫立,像守夜的卫兵,暖黄灯光从玻璃罩内透出,映在潮湿的地面上。
林昭昭远远跟着,看她踮脚摘下其中一台的听筒,塑料外壳有些发黏,按键边缘已被无数次按压磨出光泽。
她按下那串烂熟于心的空号,电流般的等待音滴答响起,像心跳的回声。
我是林晚。她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却震得听筒微微发颤,我曾被判定不能当母亲。
今天,我来回答:我能。
话音未落,七盏地灯依次亮起——没人按下开关,但线路早已埋好。
那是林昭昭多年前设计的“回应回路”,只要有人拨出空号,整条记忆链就会被唤醒。
从第一座电话亭到第七座,暖光像被风吹着跑的星子,串成一条银河,照亮了通往过去的幽径。
林昭昭摸出手机拨通小林医生的号码:准备第二轮白皮书——这次,我们不止救一个人。夜风掀起她的衣角,布料猎猎作响,远处传来林晚的轻笑声。
那声音混着电话听筒的细颤,像无数被定义为的灵魂,终于握住了答题笔。
那天夜里,林昭昭梦见自己站在废弃的档案馆里,一把火烧尽了所有“异常”标签。
火焰舔舐纸页,发出噼啪轻响,灰烬升腾如雪。
醒来时天还没亮,她翻出奶奶的笔记本,一页页读着那些被涂改又重写的诊断标准,纸张泛黄,字迹斑驳。
直到晨光爬上窗台,她才合上本子,轻声说:“妈,我们赢了。”
但她知道,真正的开始,还在后面。
三日后清晨,林昭昭推开通往密室仓库的门,意外看见林晚蹲在地上。
晨光斜切进来,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微尘。
她正翻着一箱旧道具,指尖抚过某个褪色的布偶——那是林昭昭七岁生日时设计的第一个密室道具,当时她在里面藏了张纸条:妈妈,我不怕有毒。布料柔软却磨损,一只纽扣眼睛松脱垂下,像一颗未落下的泪。
今天想加个新主题。林晚抬头,眼角还沾着灰尘,却笑得像个孩子,关于......被误解的爱,该怎么重新说出口。
林昭昭靠在门框上,木头的纹理硌着肩胛,看晨光给母亲的背影镀上金边。
她突然想起昨夜整理档案时,在奶奶的旧笔记本里翻到的一句话:每个被锁在铁笼里的人,最终都会成为打开笼子的钥匙。
而此刻,那把钥匙,正蹲在满地的旧道具里,认真地挑着下一个要治愈的故事。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室顶流逃生指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