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文化顶楼的会议室里,投影仪蓝光将所有人的脸都染成青灰色,像被浸在深海的旧胶片中。
空气里浮动着电子设备低频嗡鸣,混着林总监雪松香水与赵倩指间油墨的微苦气息。
林总监的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每一步都像敲在技术主管的神经上——那声音清脆、冷硬,如同秒针走动,在寂静中放大成审判的节拍。
“模拟舱测试结果。”林总监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刀尖,划破凝滞的空气。
技术主管喉结动了动,点开最新的实验视频。
屏幕亮起时,泛出一层冷蓝反光,映得他瞳孔收缩。
第一个画面里,体验者戴着共感头盔瘫在座椅上,眉头皱成一团,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扶手:“头晕……像坐了十次过山车。”
他的呼吸急促,额角渗出细密汗珠,仿佛正经历一场无法逃脱的眩晕风暴。
下一个视频,年轻女孩抓着胸口,眼神涣散:“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就是没感觉。”她的手指抚过颈侧脉搏,像是在确认自己是否还活着。
第三个视频直接黑屏,标注着“受试者中途呕吐离场”。
静默三秒后,传来一声干呕,紧接着是工作人员低声安抚的杂音。
“这就是你们用AI分析百万条数据的成果?”林总监扯松领带,钢笔“啪”地拍在桌上,震得水杯边缘一圈涟漪,“用户要的是能哭能痛的真实感,不是晕船模拟器!”
角落里,赵倩的手指在会议记录上微微发抖。
纸页粗糙的触感贴着指尖,油墨味混着林总监身上的雪松香涌进鼻腔,让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面试午后——那时他说“要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明星的情绪”,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的黑玉。
突然,一行歪斜的手写批注刺进眼底:“为何她的密室能让人哭?而我们的,只能让人晕?”字迹是技术部老张的——那个总在茶水间抱怨“数据没有心跳”的老头。
赵倩的指甲掐进掌心,留下一道月牙形的红痕。
上周她把收购记录发给林昭昭时,手机屏亮了三次,她删了又写的“小心”最终没发出去。
此刻看着林总监发红的眼尾,那句话又一次堵在喉咙里,沉得压住了呼吸。
“林总。”AI团队负责人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或许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样本数据。比如……”
他扫了眼赵倩,“最近‘记忆赎回所’在收集的那些创伤案例——真正撕开伤口的人,他们的脑波图谱可能才是钥匙。”
林总监的手指在桌面轻叩,节奏突然加快,像某种即将破土的倒计时。
他抓起手机,通讯录里“昭心密室”的备注刺得他眯起眼——那是林昭昭的工作室,最近总在热搜上和星轨文化对打。
“派人去查他们的数据流。”他抬眼时,镜片后的寒光让赵倩打了个寒颤,“不管用什么方法。”
赵倩的目光还停在那行批注上,“为何她的密室能让人哭?”
就在这瞬间,三公里外,门铃叮咚响起,震落了一片粘在门框上的陈年霉斑。
与此同时,“记忆赎回所”的木门被推开,秋风卷着银杏叶扑进屋内。
老苏抱着个牛皮纸档案袋站在门口,白衬衫洗得发皱,领口沾着一片枯黄的叶子,边缘已碎成蕾丝状。
“昭昭。”他摘下老花镜,指节叩了叩档案袋,声音沙哑如穿过旧风管的风,“你奶奶1987年的实验笔记,我从系资料室翻出来的。”
林昭昭接过袋子时,指尖触到潮湿的霉味,像是打开了一口埋藏多年的箱子。
泛黄的纸页间掉出张照片:年轻的奶奶穿着白大褂,身后是面布满电线的“回声墙”,和她现在密室里的几乎一模一样。
“她当年发现,共感不是读取记忆。”老苏凑近,呼吸带着轻微的颤抖,“是唤醒‘未完成的告别’。你看。”
他翻到某一页,钢笔字力透纸背——“当受试者说出‘我没说出口的对不起’时,脑电波共振强度是普通回忆的3.7倍。”
林昭昭的呼吸顿住。
她想起上周杨幂在密室里抱着童年布熊说“妈,我去年生日真的等了你电话”,想起邓伦握着模拟工作牌喊“我不是只值KPI的机器”。
原来那些让嘉宾崩溃的瞬间,从来不是她设计的机关,而是他们自己卡在喉咙里二十年的“再见”。
“可你也在成为守门人。”老苏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枯树皮般的掌心发烫,“门后有光,也有债。你奶奶的实验后来被叫停,因为有人用这种共振……”
他松开手,指腹蹭过照片里奶奶的笑,“总之,小心那些想复制你‘钥匙’的人。”
窗外传来货车鸣笛声,老吴的声音跟着飘进来:“昭昭!新到的吸音棉我搬后屋了!”林昭昭应了声,转身时瞥见老苏的背影融进秋阳里,像片随时会被风吹散的云。
后屋飘着淡淡樟脑味,混合着纸箱纤维的干燥气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室顶流逃生指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