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人,大概三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面容清瘦,眼神里透着一股学者的儒雅和执拗。
【姓名:钱立群】
【年龄:37岁】
【单位:美国贝尔实验室,材料物理研究部】
【研究方向:半导体材料、光刻胶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
【备注:其主导的‘深紫外光刻胶’项目,不久前被实验室管理层以‘方向不明’为由强行中止。本人近期多次申请回国探亲,均被以‘项目关键人员’为由拒绝。】
何维看着这份简单的资料,心中却掀起了巨浪。
钱立群!
这个名字,在前世的记忆里,是与中国半导体产业那段最艰难的“拓荒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他正是未来那个带领团队,在瓦森纳协定的严密封锁下,为中国独立研发出第一代“深紫外光刻机”的,国士无双的领军人物。
只是,在前世,他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
而现在,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的轨迹,似乎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赵书记,”何维的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让这个人回来。”
赵东升点了点头,神情严肃:“我已经和京城的相关部门沟通过了。他们会动用所有的外交渠道,向美方施压。但是,你也知道,这种官方的交涉,程序复杂,耗时很长,而且成功率并不高。”
他看着何维,眼神里带着询问:“小何,你有没有……更快的办法?”
何维沉默了。
他知道,正常的途径,已经走不通了。
想让钱立群回来,只能用非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方式。
他需要一封信。
一封能绕开所有监听和审查,只有钱立群本人才能看懂,并且一看就明白其中深意的信。
一封,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同道中人”的信。
何维走到办公桌前,铺开一张信纸。
他没有写任何称呼,也没有任何问候。
他只是拿起笔,在信纸的最上方,写下了一行简洁而又充满了震撼力的,数学公式。
【G(s) = K(1 + T?s) / (s2(1 + T?s))】
这是一个控制理论中,关于“PID校正”的经典公式。
但何维在下面,紧接着写下了一行推导。
他没有用传统的时域分析法,而是用了一种在1984年,全世界都还没有人提出过的,基于“模糊逻辑自适应”的全新算法,对这个公式,进行了降阶和优化。
这种算法,完全颠覆了当时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
它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幽灵,突兀地,出现在了这张信纸上。
写完公式,何维又在信纸的下半部分,画了一个简单的化学结构式。
那是一种光刻胶中,核心的“光致产酸剂”的分子结构。
他在其中一个关键的“苯环”旁边,用一个箭头,指向了一种全新的,结构更简单,也更稳定的“环脂族化合物”。
这个微小的改动,在别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
但何维知道,对于正在研究“深紫外光刻胶”的钱立群来说,这个改动,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困扰了他将近一年的,关于光刻胶“酸扩散”和“稳定性”的核心难题,有了一个他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才般的解决方案。
整封信,没有一个汉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只有两个,冰冷的,却又充满了魔力的,技术符号。
但何维知道,这封信里蕴含的信息,足以让钱立群这样级别的科学家,为之疯狂。
它在告诉对方:
“我知道你是谁。”
“我知道你正在做什么。”
“我知道你遇到了什么麻烦。”
“而且,我能帮你解决它。”
“来吧,回到这里来。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何维将这封信,小心地折好,放进一个信封。
他把信递给赵东升,眼神里,是一种近乎赌博般的,破釜沉舟的决绝。
“赵书记,动用我们最可靠的,最秘密的渠道。”
“想尽一切办法,把这封信,亲手交到钱立群的手里。”
“告诉我们的同志,这封信,可能比我们刚刚采购回来的所有设备,都更加重要。”
“它是一只鸿雁。”何维看着窗外,缓缓说道。
“一只,在风暴来临之前,最重要的,归来的鸿雁。”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