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当发动机团队的核心成员,被何维紧急召集到指挥中心时,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沮丧。
一夜无眠,他们反复推演,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提升“可变几何涡流喷注器”响应速度的方法。
这条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何维看着众人,开门见山,“你们都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回到更传统的设计路线上。”
没人说话,但沉默本身,就是一种默认。
“在你们做出最终判断之前,”何维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指了指身后的电子白板,“我想请大家,看一个全新的方案。”
白板上,正是何维熬了一夜画出的,那个在主输送管路上,增加了一个“旁通蓄压器”的异端设计。
整个指挥中心都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在坚硬的管路系统中,显得无比突兀的“波纹管蓄压器”。
最初的几秒钟,是死一般的寂静。
紧接着,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充满了困惑与质疑的议论声。
“这是什么?”
“在主输送管路上加一个‘软包’?何总工,您没开玩笑吧?”
“这完全违背了管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啊!航天管路追求的是绝对的刚性和可靠性,这种柔性结构,在巨大的压力脉动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疲劳断裂风险点!”
喷注器小组的负责人李博士,更是直接站了起来,他的表情充满了焦急。
“何总工!恕我直言,这个设计,不仅解决不了POGO振动,反而会引入新的、更不可控的故障模式!这就好像为了防止汽车颠簸,我们把坚固的钢制悬挂,换成了一根橡皮筋!这在工程上是说不通的!”
李博士的话,尖锐而直接,代表了在场绝大多数工程师的心声。
他们尊敬何维,但他们更相信自己几十年学来的,那些被无数次验证过的,写在教科书里的工程学铁律。
而何维眼前的这个设计,正在公然地,向这些铁律发起挑战。
面对团队的集体质疑,何维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小李博士,你说得很好。”他看着那位因为激动而脸红的年轻人,“你能看到柔性结构带来的疲劳风险,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严谨的工程师。”
“但是,”何维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一个卓越的工程师,除了要看到风险,更要看到风险背后所蕴含的,全新的机遇。”
“你们只看到了这根‘橡皮筋’的脆弱,却没有看到它‘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他走到白板前,将那个“蓄压器”的模型放大。
“我把它称为‘脉动缓冲器’。”
“它的原理,并非来自航天工程学,而是来自声学和生物力学。”
“你们都把POGO振动,看作是一个‘力学’问题。但我告诉你们,它的本质,是一个‘声学’问题。它是一种在特定频率下,被不断放大的‘压力声波’。”
“对于声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何维提问道。
“吸音棉。”一位工程师下意识地回答。
“没错!”何维点头赞许,“就是吸音。这个‘脉动缓冲器’,就是我们安装在燃料管路里的,一块专门吸收特定频率‘压力噪音’的,超级‘吸音棉’!”
“当POGO振动产生,导致燃料压力出现脉动时,这股尖锐的‘压力声波’传递到这里,我们这个由特殊柔性金属制成的‘缓冲器’,会像一块海绵一样,通过自身的弹性微小形变,将这股尖锐的压力峰值温柔地‘吸收’掉。”
“然后,它再将这股能量,以一种平缓的方式,重新释放回主流道。从而将一股足以撕裂发动机的破坏性能量脉冲,‘熨平’成了一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背景波动。”
“这不是橡皮筋悬挂,”何维看着李博士,目光灼灼,“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专门为火箭发动机定制的主动声学悬挂!”
这番充满了跨学科智慧的讲解,让整个指挥中心,再次陷入了鸦雀无声。
声学悬挂?
这个词,彻底刷新了在场所有工程师的认知。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解决问题,还可以有这样天马行空的,却又在物理学底层逻辑上完美自洽的思路。
刚刚还群情激奋的质疑,瞬间变成了深深的震撼与思考。
然而,现实的问题立刻被提了出来。
“何总工,”陆国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音,他已经被何维的构想彻底折服,但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工程挑战,“您的这个思路是天才级的。但是,制造这个‘缓冲器’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金属,既能承受零下180度的超低温和数百个大气压的超高压,还能像弹簧一样进行每秒数十次的高频弹性伸缩,而不会产生金属疲劳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再次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