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幽灵般的故障。
测试,依然在惊险中,完成了预定的30秒。
当火焰熄灭,轰鸣声散去。
指挥中心里,没有了欢呼,只剩下一片凝重的沉默。
他们虽然成功地点燃了九台发动机,但这个凭空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像一根刺,扎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发动机团队,都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焦虑之中。
他们将那台“罢工”的4号发动机,从箭体上拆卸下来,运回了测试车间。
他们用最精密的仪器,对它的每一个零件,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
涡轮泵拆了,完美无瑕。
喷注器检查了,没有一丝堵塞。
管路和阀门探伤了,没有任何泄漏和瑕疵。
结论是:这台发动机,从机械层面来看,是100%健康的。
这个结论,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如果找不到故障的根源,那这个“3.1%的推力偏差”,就成了一个随时可能再次出现的“薛定谔的故障”。
他们绝不敢让一枚带着这种未知隐患的火箭,飞上天空。
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何维将自己和飞控、结构、软件等所有相关团队的负责人,关在了一间会议室里。
他将那短短30秒静态点火过程中,采集到的,来自全箭数千个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全部导入了【昆仑引擎】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块”。
“既然单台发动机没问题,”何维看着众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那问题,会不会出在它们‘在一起’这件事上?”
他没有去分析4号发动机本身,而是让系统,将九台发动机作为一个整体,与箭体的燃料管路、承力桁架,进行一次全面的“结构耦合共振”分析。
这是一个比之前单发“燃烧谐振”要复杂百倍的课题。
【昆仑引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去模拟九台发动机的相互影响。
几个小时后,一张三维的“振动云图”,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真相,被揭开了。
张怀民指着云图上,一处呈现出诡异的深红色的区域,声音嘶哑地解释道:
“我明白了。问题不是出在发动机本身,而是出在‘共鸣’上。”
“九台发动机,在同时以相同的频率点火和燃烧时,它们各自产生的,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小振动,在‘奥克塔’这个完美的声学结构里,被叠加、被放大了。”
“这股被放大的共振能量,正好与连接4号发动机的那根最长的液氧供给管路的固有频率,产生了耦合。”
“这种耦合扰乱了4号发动机的氧化剂供给节奏,导致了那3.1%的推力下降!”
这个解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阵后怕。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故障,而是一个隐藏在系统动力学最深处的,难以预测的“幽灵”。
“那我们该怎么办?”赵东升焦急地问道,“难道要重新设计整个管路系统?那一切都得推倒重来!”
“不。”
何维站了起来,走到了白板前,脸上露出了如同乐队指挥家般,充满了艺术感的微笑。
“既然问题出在‘合奏’上,那我们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节拍’,就能让这个幽灵无处遁形。”
他拿起笔,没有去修改任何硬件结构。
他只是修改了发动机的点火程序。
“从现在起,”何维宣布,“我们的九台发动机,将不再是同时点火。而是在0.5秒之内,以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非同步序列’,依次点火。”
“这个看似杂乱的‘乱序’,将从根本上,彻底打乱共振产生的物理条件。让那些‘不和谐的音符’,永远无法形成合奏!”
……
两天后。
【神行者一号】SXZ-T1,进行了第二次静态点火测试。
当何维下达点火指令后。
九台【祝融一号E型】发动机,如同一群被赋予了独立灵魂的乐手,以那套全新的“非同步序列”,被逐一唤醒。
它们的轰鸣声,不再是单一的爆响,而形成了一种充满了层次感和韵律感的,如同史诗交响乐序曲般的咆哮!
这一次,那九条代表着推力的曲线,从点火开始,就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像一条用尺子画出来的直线,稳稳地持续了整整60秒。
何维看着那九条完美的曲线,对着早已准备就绪的发射团队,下达了下一个命令:
“静态点火成功。解除固定夹具。”
“准备进行首次100米级垂直起降——‘跳跃’测试。”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