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耶路撒冷的晨雾
公元33年的逾越节前夜,耶路撒冷的晨雾还没散尽,十二岁的约拿单就背着藤筐穿梭在西墙下的小巷里。筐里的无花果沾着晨露,是他清晨从城外橄榄山脚下的果园摘的——按照母亲的吩咐,这些果子要送去给住在上城的祭司约书亚,换些大麦粉回来做逾越节的无酵饼。
石板路被昨夜的雨水浸得发暗,巷子里飘着各家烤饼的香气,偶尔有穿白色亚麻长袍的法利赛人走过,腰间的流苏随着脚步轻轻晃动。约拿单缩了缩脖子,把藤筐抱得更紧些——他总怕那些戴深蓝色头巾的法利赛人盯着他看,他们的眼神像圣殿里的铜秤,能称出人心底藏着的念头。
“约拿单!”
巷口传来熟悉的呼喊,是邻居家的撒母耳。十六岁的少年正靠在石墙上,手里攥着一根橄榄木杖,杖头刻着小小的大卫之星。他冲约拿单挤挤眼,压低声音说:“跟我去汲沦谷那边,有人在那里讲道,好多人都去了。”
约拿单犹豫着摇头:“母亲让我送完无花果就回家,她说最近城里不太平,罗马人的兵又在城门加了岗。”
“怕什么?”撒母耳拉过他的胳膊,声音里满是兴奋,“那人不一样,昨天我去听了,他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还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比圣殿里那些祭司讲得清楚多了。他叫耶稣,听说是拿撒勒来的。”
“拿撒勒?”约拿单皱起眉,母亲曾说过拿撒勒是“没有好无花果”的地方,那里的人连圣殿的祭礼都很少参加。可撒母耳眼里的光让他动了心——自从三年前父亲在罗马人的征税冲突中被打死,他就很少再见过有人这样眼里有光了。
藤筐被暂时藏在撒母耳家的柴房里,两个少年沿着城墙根往汲沦谷跑。晨雾渐渐散开,阳光洒在橄榄树的叶子上,像撒了一层碎金。谷边的空地上已经聚了不少人,有穿粗布衣服的农夫,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背着卷轴的文士,都围着一个站在石头上的人。
约拿单踮起脚尖望去,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长袍,头发和胡须都带着些尘土,却一点也不显得邋遢。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泉水一样能流进人心里,连谷里的风声都好像静了下来。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耶稣抬起手,指尖指向天空,“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人群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戴皮帽的商人忍不住喊道:“若是这样,我们岂不是要被人欺负死?罗马人征重税,祭司要奉献,再这样忍让,我们还有什么活路?”
耶稣看向那商人,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温和:“我不是叫你们软弱,是叫你们心里有力量。你们看天上的飞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养活它;野地里的百合花,不劳苦也不纺线,尚且比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更美丽。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约拿单忽然想起父亲死前的模样。那天罗马士兵来收税,父亲说家里只剩最后一袋麦子,要留着给约拿单做饼,士兵就用长矛刺穿了父亲的胸膛。他当时躲在门后,看着父亲的血染红了石板路,心里满是恨,恨罗马人,恨那些不帮父亲的邻居,甚至恨没有保佑父亲的上帝。
可此刻听着耶稣的话,他心里的恨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揉了揉,没那么尖锐了。他看见耶稣弯腰摸了摸一个瘸腿的小孩的头,那孩子竟然慢慢站了起来,还走了两步,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哭着磕头,周围的人都发出惊叹的声音。
“他是先知吗?”约拿单小声问撒母耳。
撒母耳摇摇头,眼睛却一直盯着耶稣:“不知道,但他说的话,我听懂了。”
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耶稣结束了讲道,人们围着他问这问那,他都一一耐心回答。约拿单跟着人群往前走,想离他再近一点,却看见几个穿红色军装的罗马士兵从远处走来,为首的人腰间挂着短剑,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色。
“散开!都散开!”士兵用拉丁语喊道,手里的鞭子在地上抽了一下,“不许聚集,再聚就把你们都抓去见总督!”
人群一下子乱了,大家纷纷往后退。耶稣却没有动,他看着那些士兵,轻声说:“你们也是天父的孩子,不要用鞭子对待自己的弟兄。”
士兵头领愣了一下,好像没料到有人敢这样跟他说话,他拔出短剑,剑尖对着耶稣的胸口:“你是谁?敢在这里教训我?”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约拿单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看见撒母耳紧紧攥着橄榄木杖,指节都发白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紫色祭司长袍的人从人群里走出来,是约拿单要送无花果去见的祭司约书亚。他对着士兵头领行了个礼,笑着说:“大人,这只是个乡下的传道者,不懂规矩,我会带他去圣殿解释,您先忙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无数之众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无数之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